《送云松禅师朝普陀》
时间: 2025-01-11 01:5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年面壁礼空王,
飞锡南询到海方。
大地山河归法界,
孤云野鹤寄行藏。
月明鹫岭千花现,
朝拥龙宫一苇航。
学道几人登彼岸,
漫因行脚叹津梁。
白话文翻译:
几年来,我在墙前静坐,礼敬空灵的佛王,
一路南行,求教于海边的高僧。
天地万物都归于法的境界,
孤云和野鹤则寄托于我行走的思想。
明月照耀下的鹫岭,千朵花盛开,
晨光中我乘一根苇船,朝龙宫而去。
修道的人有多少能够到达彼岸?
我只是因行脚而感叹这道桥梁的艰难。
注释:
- 面壁:指的是坐禅时面对墙壁,代表静思和修行。
- 空王:指的是佛教中无形无相的佛,象征空灵与真理。
- 飞锡:指高僧持锡杖,象征其智慧和慈悲。
- 法界:宇宙的根本法则,所有事物的本质。
- 孤云野鹤:象征高洁的隐士生活。
- 鹫岭:可能指特定的山岭,象征修行之地。
- 龙宫:传说中龙的居所,象征神秘和智慧。
- 彼岸:佛教中指修行的最高境界。
- 津梁:比喻渡过河流的桥梁,象征修行的艰难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荣清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禅宗哲理为核心,语言简练,情感深邃。荣清在修道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荣清的修行旅途中,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理解以及对修行过程的感悟。普陀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荣清的这次访禅之旅不仅是对心灵的洗礼,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送云松禅师朝普陀》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思考与对修行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开头的“几年面壁礼空王”,即展现了作者对修行的执着与对真理的追求。接着的“飞锡南询到海方”,则暗示着追求智慧的旅途,南行求师,表现出一种谦逊求知的态度。
在自然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月明鹫岭千花现”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象征着修行带来的心灵升华。最后两句“学道几人登彼岸,漫因行脚叹津梁”,则引发对修行成功与否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修行的道路上,真正能够到达彼岸的人又有多少呢?
整首诗浑然一体,虽有对自然的描写,但更深层次的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年面壁礼空王
几年来我面对墙壁,恭敬地礼拜空灵的佛王。- 通过“面壁”表达修行的专注,通过“礼空王”表明对佛理的尊重。
-
飞锡南询到海方
我南行求教于高僧,携带着锡杖。- 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
大地山河归法界
大地和山河都归于法的境界。- 指出万物的本质与法界的统一。
-
孤云野鹤寄行藏
孤云和野鹤寄托于我行走的思想。- 表达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象征自由与隐逸。
-
月明鹫岭千花现
明月照耀下的鹫岭,千朵花盛开。- 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美好与和谐的境界。
-
朝拥龙宫一苇航
早晨我乘一根苇船,朝向龙宫而行。- 表现出对神秘智慧的向往。
-
学道几人登彼岸
修道的人有多少能够到达彼岸?- 提出修行的艰难,反思修行的真正意义。
-
漫因行脚叹津梁
我只是因行脚而感叹这道桥梁的艰难。- 表达对修行过程的感慨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云野鹤”比喻高洁的心灵与生活理想。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采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与韵律感。
- 象征:大地、山河、月亮等自然元素都象征着哲理与心灵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修行过程,探讨了修道的艰辛与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在修行路上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面壁:象征静思、内省与修行。
- 飞锡:象征智慧、指引与慈悲。
- 孤云野鹤:象征高洁与自由,隐喻隐士生活。
- 月明鹫岭:象征宁静与和谐,反映内心的明亮。
- 龙宫:象征智慧与神秘,追求更高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面壁”的意思是?
- A. 坐禅
- B. 远足
- C. 旅行
-
“孤云野鹤”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隐逸
- B. 忙碌与喧嚣
- C. 财富与名声
-
诗中提到的“津梁”比喻什么?
- A. 渡口
- B. 修行的艰难
- C. 物质财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题西林壁》 - 惠能
诗词对比:
对比荣清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与社会的观察,而荣清则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修行与对佛理的探求。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