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母》

时间: 2025-01-10 18:17:25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意思解释

别老母

原文展示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白话文翻译

我在河边拜别母亲,白发苍苍的她愁苦地望着我,眼泪已流尽。
寒风凛冽的雪夜里,惨淡的柴门让我觉得,有子在身,实在不如没有。

注释

  • 搴帷:意为掀开帷幕,指拜别时掀开帷帐。
  • 拜母:拜见母亲,表示告别。
  • 河梁:指河边的桥梁。
  • 白发:白发苍苍,形容母亲年老。
  • 愁看:忧虑地注视。
  • 泪眼枯:泪水流尽,眼睛干涩。
  • 惨惨:形容景况凄惨。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常见于贫寒人家。
  • 风雪夜:寒冷的雪夜,象征悲凉。
  • 此时有子不如无:此时有子反而让母亲更加痛苦,不如没有。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引用典故,但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母亲的孝道与情感的深刻理解。古代文人常以母亲的艰辛与子女的孝顺为创作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40年-1730年),清代诗人,字光庭,号希尧,晚号南溪道人。其生于福建,曾任职于官场,但因其作品带有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悲悯的情感,广为人知。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情感真挚而动人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诗中所描绘的冬夜情景,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的忧虑,表达了对母亲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别老母》是黄景仁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深刻地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全诗以“拜母”开始,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母亲白发苍苍、泪眼枯干的情景,传达了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与愧疚。尤其是“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极具震撼力,表达了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母亲因子女的存在而倍感痛苦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意象描绘如“风雪夜”、“柴门”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读者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黄景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母亲的苦楚和自身的无能为力的反思,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母亲的怀念,也是对生活苦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搴帷拜母河梁去:诗人在河边向母亲告别,动作简单却充满敬意。
  2. 白发愁看泪眼枯:母亲因思念而忧愁,泪水已流尽,表现了母亲的悲伤。
  3. 惨惨柴门风雪夜:描绘了寒冷和凄惨的环境,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4. 此时有子不如无: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认为自己在母亲的生活中反而成为负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和谐。
  • 比喻:用“泪眼枯”来形容母亲的悲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通过“柴门”、“风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生活苦难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尊重与愧疚。在生活的重压下,子女的存在有时反而成为母亲心头的负担,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梁:象征着离别的分界线,情感的起点。
  • 白发:代表母亲的老去,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泪眼:表达情感的流露,象征着痛苦与思念。
  • 风雪夜:象征生活的困苦与艰难,增强了诗的悲情氛围。
  • 柴门:代表贫寒的家庭,承载着母亲的辛劳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拜母”指的是什么? a) 拜访母亲
    b) 告别母亲
    c) 书信问候

  2.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生命力
    c) 亲情的流逝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悲伤
    c) 激昂

答案

  1. b) 告别母亲
  2. c) 亲情的流逝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白居易
  • 《静夜思》- 李白
  • 《游子吟》- 孟郊

诗词对比

  • 《游子吟》与《别老母》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但《游子吟》更侧重于子女对母亲的感恩,而《别老母》则表现了子女对母亲苦楚的内疚和愧疚。

参考资料

  • 《黄景仁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中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