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喜友人见访》

时间: 2025-02-04 17:19:30

入云晴斸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云晴斸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白话文翻译

诗人云,晴天的山中,我采摘了茯苓,傍晚时分在山石之间迎接朋友的到访。
看着诗人,周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一半的秋水和一座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生长在松树根部,通常用作药材。
  • :斩、砍的意思。
  • 逢迎:迎接、招待的意思。
  • :指潭水,深水。
  • 房山:房山,指的是山名,此处指代山的意象。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茯苓”可以联想到道教和中医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与依赖,诗人通过自然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隐居生活,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洞隐居山中,正值秋季,诗人忙于采药,恰逢友人相访,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山居喜友人见访》是一首展现山居生活与友谊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下,诗人正在山中采摘茯苓,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随即,诗人迎接友人在日暮时分的情景,给予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单的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自然洒脱的情感。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一句,诗人通过“潭水”和“房山”两个意象,展示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这里的“无别物”更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超然物外的境界。此外,诗中所流露的对友人到访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肯定。整体上,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云晴斸茯苓还:诗人清晨采摘茯苓,云层高远,天色晴朗,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日暮逢迎木石间:傍晚时分,诗人迎接来访的友人,地点在山间的木石之间,展现出友谊的温暖与自然的幽静。
  • 看待诗人无别物:在诗人眼中,周围没有其他的事物,只有自然的宁静与清新。
  • 半潭秋水一房山:塘水映照着房山,意象简单却充满诗意,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入云晴斸”和“日暮逢迎”,前后句式工整,使诗更具韵律感。
  • 意象:茯苓、秋水、房山等意象融合了自然与生活,形成了独特的山居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一种淡雅、闲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茯苓:象征着隐逸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木石:代表自然环境,营造出山野的宁静氛围。
  • 秋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沉静。
  • 房山:不仅是地理意象,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茯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药用真菌
    • C. 一种树木
  2. 诗人迎接友人的时间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3. 本诗的意象中,秋水和房山分别代表什么?

    • A. 友情与自然
    • B. 时光与生命
    • C. 生活与理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体现了山水田园诗的特征,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内心的宁静。而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则在友人相聚的背景下,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向往。两者虽风格相似,但各有其独特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