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潮上海门,归雁远行分。
千里倦行客,片帆还送君。
酒波欺碧草,歌叠袅晴云。
来岁东堂桂,聊酬一战勋。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潮水涌向海门,归来的大雁在远方离散。
千里路途的疲惫旅人,孤帆在此为你送行。
酒波荡漾映着碧绿的草地,歌声在晴空中层层叠叠。
明年春天东堂的桂花,聊表我对你一战成名的祝贺。
注释
- 春潮:春天的潮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海门:指海的入口,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水域。
- 归雁: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思乡与归途。
- 倦行客:疲惫的旅人,指诗中的送行者。
- 片帆:孤独的小船,象征着送别的情感。
- 酒波:酒杯中荡漾的波纹。
- 碧草:绿色的草地,代表春天的生机。
- 歌叠:歌声层层叠叠,表达欢快的气氛。
- 东堂桂:东堂的桂花,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纯,号清芬,浙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尤以隐逸生活和诗作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袁成的送别之情。袁成考取进士北归,诗人为祝贺他而作,寓意深厚,情感真挚,反映了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鉴赏
《春日送袁成进士北归》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春潮上海门”引入,春潮象征着生机,暗示着新的开始;而归雁则是离别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既喜悦又带点忧伤的氛围。接下来的“千里倦行客,片帆还送君”描绘了旅途的疲惫与孤独,展现了送别者的诚挚情感。酒波与碧草的意象相结合,表达了春日的明媚和欢快,酒与歌声的交融让送别的场景更加生动。最后一句“来岁东堂桂”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充分体现了宋代士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潮上海门:春天的潮水涌向海门,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归雁远行分:归来的大雁在远方飞散,暗示朋友的离去。
- 千里倦行客:远行的旅人感到疲惫,反映出送别的情感。
- 片帆还送君:孤帆在水面上送别朋友,表达不舍之情。
- 酒波欺碧草:酒杯中的波纹映照着绿色的草地,描绘出春日的景象。
- 歌叠袅晴云:歌声在晴空中层层叠叠,展现欢快的送别气氛。
- 来岁东堂桂:明年春天东堂的桂花,象征着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 聊酬一战勋:聊表对朋友成功的祝贺,表达对友人的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波欺碧草”,将酒与草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如“歌叠袅晴云”,赋予歌声以生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句式,使得语言工整,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与美好祝愿,反映了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潮:象征生机与希望。
- 归雁:象征思乡与离别。
- 片帆:象征孤独与送别。
- 酒波:象征欢快与生活的美好。
- 东堂桂:象征美好的祝愿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潮”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潮水
b) 春天的潮水
c) 秋天的潮水
d) 冬天的潮水 -
“片帆还送君”中的“片帆”象征什么? a) 船只的装饰
b) 孤独的送别
c) 船的速度
d) 船的大小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友人的祝贺与不舍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 b) 春天的潮水
- b) 孤独的送别
- b) 对友人的祝贺与不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林逋的《春日送袁成进士北归》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李白的诗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林逋的诗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婉约,体现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对送别主题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