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寄金陵衍上人》
时间: 2025-01-27 03:1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藓晕莎丛古石房,
寺和松竹背秋冈。
骚吟未断云生褐,
梵偈重开月照得。
五老旧游应悄默,
六朝闲事肯悲凉。
西州独客心摇甚,
抹碧江天鸟一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周围被苔藓覆盖的莎草丛和古石房环绕,寺庙在松树和竹林的掩映下,背靠秋天的山冈。诗人感叹自己仍未绝望的骚吟,像云雾般缭绕在深秋时节。佛教的梵文诵经在月光下又被重新吟唱。五老山的游人似乎都已沉默,六朝时期的往事也让人觉得悲凉。身处西州的我,心中感慨万千,眼前的碧江天际,一只孤鸟飞过,牵动了我的心绪。
注释:
- 藓:苔藓,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象征着古老和时间的流逝。
- 莎丛:莎草丛,指生长在湿地的植物,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
- 古石房:古老的石砌房屋,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骚吟:指屈原的《离骚》,在这里指一种忧伤的吟唱。
- 梵偈:佛教的经文,用于诵经。
- 五老:指五老峰,是名胜古迹,曾吸引许多文人墨客。
- 六朝:指历史上六个朝代的合称,特指东吴、东晋、南朝等,文化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雪舟,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淡雅。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林逋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在这片古老的寺庙中,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美好,内心却又充满了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林逋的《历阳寄金陵衍上人》是一首充满意境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古老寺庙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两句以“藓晕莎丛古石房”展示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景象,古老的石房和苔藓形成了一种古朴的美感,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沉淀的厚重。
接着,诗人提到“骚吟未断云生褐”,表达了他内心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里用“骚吟”暗示了屈原的悲壮情怀,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随着“梵偈重开月照得”的出现,诗人将佛教的宁静与自己的感慨相结合,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后半部分的“西州独客心摇甚”则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在遥远的西州,面对孤鸟的飞翔,内心的涟漪不断扩散,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在风景与心境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充满了哲思与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藓晕莎丛古石房:描绘了石房被苔藓覆盖的古老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
- 寺和松竹背秋冈:寺庙被松竹环绕,背景是秋天的山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骚吟未断云生褐:表达诗人仍在吟诵,情感未断,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 梵偈重开月照得:佛教的经文在月光下再次吟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五老旧游应悄默:五老山的游人寂静无声,仿佛历史的回响。
- 六朝闲事肯悲凉:六朝时期的往事让人感到悲凉与惆怅。
- 西州独客心摇甚:身处西州的诗人,内心感慨万千,充满孤独。
- 抹碧江天鸟一行:最后一句描绘了孤鸟飞过的景象,带来情感的升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寺和松竹背秋冈”,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 比喻:用“骚吟”和“梵偈”比喻诗人的情感与宗教的宁静。
- 意象:通过古石房、苔藓、孤鸟等意象传达孤独与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古老的寺庙与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文学的坚持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哲理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 古石房: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苔藓:代表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孤鸟:象征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林逋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五老”指的是? a) 五老峰
b) 五位老者
c) 五老山
d) 五个古代诗人 -
“骚吟未断云生褐”中的“骚”指的是? a) 诗歌
b) 屈原的《离骚》
c) 诗人的情感
d) 云彩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林逋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林逋则注重内心情感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林逋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