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秧针》

时间: 2025-01-10 22:11:34

欲制水田衣,难学天衣丝。

倦绣空中乱唾绒,点点杨花弄。

卓影刺波明,补得青莎空。

乞巧穿来定几时,秋老无人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秧针
作者: 曹贞吉 〔清代〕
欲制水田衣,难学天衣丝。
倦绣空中乱唾绒,点点杨花弄。
卓影刺波明,补得青莎空。
乞巧穿来定几时,秋老无人共。

白话文翻译:

想要制作水田的衣服,却难以像天上的丝绸那样轻盈。
疲倦的刺绣在空中显得凌乱,点点杨花飞舞。
清晰的影子在水波上明亮地浮现,修补青色的莎草却是徒劳。
希望能巧妙地穿针引线,不知何时才能完成,秋天来临时却无人相伴。

注释:

  • 欲制:想要制作。
  • 水田衣:指用于水稻田中的衣物,可能指农民作业时穿的衣物。
  • 难学:难以模仿。
  • 天衣丝:形容非常轻盈柔软的丝绸,寓意高雅。
  • 倦绣:疲倦的刺绣,指心力交瘁。
  • 空中乱唾绒:指绣品在空中显得凌乱无序。
  • 点点杨花:指杨树的花瓣,轻盈而飘落。
  • 卓影:清晰的影子。
  • 刺波明:在水波上清晰可见。
  • 补得青莎空:修补青色的莎草是徒劳的,意指无果而终。
  • 乞巧:希望能巧妙。
  • 秋老:秋天来临,年老时光无情,孤独无伴。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水田衣”和“天衣丝”暗示了农耕文化与自然界的关系,反映了农民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活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诗人,生平多以田园诗闻名,善于描绘自然风光与农民生活,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是农业社会,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诗人通过日常的劳动和自然现象,映射出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艰辛与孤独。

诗歌鉴赏:

《卜算子 秧针》是曹贞吉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民在耕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欲制水田衣,难学天衣丝”点明了诗人的主题,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接下来的“倦绣空中乱唾绒”则生动地描绘了刺绣的疲惫与无序,仿佛在诉说着一位农妇在劳作中感受到的无奈与疲惫。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尤其是“点点杨花弄”,将自然的美与人的苦恼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最后的“乞巧穿来定几时,秋老无人共”更是充满了感伤,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来临时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问:这份艰辛何时才能有所回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制水田衣,难学天衣丝:想要制作水田衣物,却难以做到像天上的丝绸那样轻盈。
  • 倦绣空中乱唾绒:疲惫的刺绣在空中显得杂乱不堪。
  • 点点杨花弄:轻盈的杨花在空中飘舞。
  • 卓影刺波明:清晰的影子在水波上闪烁。
  • 补得青莎空:修补青莎草却是无功而返。
  • 乞巧穿来定几时:希望能巧妙地穿针引线,不知何时才能完成。
  • 秋老无人共:秋天来临时却无人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田衣”比作“天衣丝”,突出其轻盈的特质。
  • 对仗:如“乞巧穿来定几时,秋老无人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杨花”赋予了生命与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体悟,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流露出一种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田衣:象征着农民的生活与劳作。
  • 天衣丝:代表理想与美好。
  • 杨花:象征着自然的轻盈与生命的脆弱。
  • 青莎:象征着修补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制水田衣”意指什么?

    • A. 想要制作轻盈的衣服
    • B. 想要制作农田的衣物
    • C. 想要学习天上的丝
    • D. 想要修补衣物
  2. “乞巧穿来定几时”中的“乞巧”指的是什么?

    • A. 请求智慧
    • B. 希望能巧妙地完成
    • C. 乞讨技巧
    • D. 请求他人帮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曹贞吉的《卜算子 秧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孤独,但曹贞吉更侧重于农民的辛劳,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曹贞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