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李正将病归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从军传勇略,信脚困行间。
病废羞长剑,秋归见故山。
镜中双鬓改,众里一身还。
风雪沉昏夜,犹思戌散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从军经历中的勇敢与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病痛让他不得不归乡。他感到羞愧,无法继续像以前那样挥舞长剑。回到故乡的他,看到镜中已是白发苍苍,感慨在众人中自己仍然是那样的孤独。即使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仍然想念戍守的关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从军:指的是参加军队,投身于战争。
- 勇略:勇敢的策略和手段。
- 信脚:坚定的脚步,形容行走的坚定与努力。
- 病废:因病而衰弱。
- 羞:有羞愧之意。
- 长剑:古代武器,象征勇武和战斗力。
- 故山:故乡的山,表现归乡之情。
- 双鬓改:指头发变白,岁月流逝的象征。
- 风雪沉昏夜:描绘了艰难的环境,暗示孤独和艰险。
- 戌散关:指边防关口,象征保卫国家和家园的责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戌散关”可以理解为边关的守卫,古代士兵在戍边时,常常要面对风雪和艰难的环境,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边塞生活和士兵心态著称,常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战斗后的归乡时刻,结合了他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士兵在历经战争后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士兵从军归来的辛酸与感慨。首句“从军传勇略”展现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病废羞长剑”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身体的衰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双鬓已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沧桑,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两句“风雪沉昏夜,犹思戌散关”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孤独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愈加浓烈,描绘了士兵在艰难环境中对故土的眷念与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去青春的感慨,也有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军传勇略:描绘出士兵在军中历练勇敢与智慧,显示出年轻时的豪情。
- 信脚困行间:虽有坚定的脚步,却因艰难的行军而倍感困顿。
- 病废羞长剑:身体的病痛令他无法再挥舞长剑,内心充满羞愧。
- 秋归见故山:在秋天的时候他回到故乡,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
- 镜中双鬓改:镜子中映出的自己已是白发苍苍,感叹岁月流逝。
- 众里一身还:在众多人中,自己却依旧是孤独的,感到无所归属。
- 风雪沉昏夜:描绘出寒冷的环境,暗喻心境的孤寂。
- 犹思戌散关:即便在艰难的时刻,仍然思念戍守边关的责任与使命。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勇敢与现在的病弱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镜子、白发、风雪等意象渲染了孤独和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战争对人的影响、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体现了士兵的责任感和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剑:象征着勇气与战斗。
- 故山: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思乡情。
- 镜子:反映出自我认知与岁月流逝。
- 风雪:象征艰难环境,增添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岁月的感慨
C. 对长剑的骄傲 -
“病废羞长剑”中的“长剑”象征什么? A. 生命
B. 勇气和战斗力
C. 友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董嗣杲的《李正将病归》更侧重个人情感和内心的变化,而前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壮志难酬的豪情。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正将病归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