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四十二 七劝
作者: 沈瀛 〔宋代〕
酒巡未止。且听七言余韵喜。
弹到悲风。醒酒风吹路必通。
休休避酒。末后茶仙来献寿。
七碗休何。不独茶多酒亦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酒宴的场景,表达了对饮酒的欢愉与劝酒的情景。酒还没有停下,让我们来听听这七言的余韵,带着快乐。琴声中充满了悲风,但清醒后的酒风会让我们在路上畅通无阻。不要再躲避酒了,最后茶神来献上长寿的祝福。喝七碗茶又何妨?不只是茶多,酒也多。
注释
- 酒巡未止:酒还在流转,未曾停止。
- 七言:指七言诗,这里指的是诗句的韵律。
- 悲风:琴声中传来悲伤的风声。
- 醒酒风:喝酒后清醒的状态。
- 茶仙:指茶的神仙,这里寓意饮茶的人。
- 献寿:献上长寿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瀛,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活跃于当时的文人圈中。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善于描绘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沈瀛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际交往。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次聚会上写成,表达了当时社交场合中的饮酒作乐和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其四十二 七劝》通过对饮酒聚会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诗中用酒、茶的对比,表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情感。诗的开头“酒巡未止”,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热闹的聚会场景,酒不断地流转,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热烈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了悲风的意象,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情绪的层次感,也反映了人们在欢聚之余,难免会有些许的忧伤和思考。然而,诗人用“醒酒风吹路必通”语句,强调了清醒后的畅通和理智,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接下来,诗人以“茶仙来献寿”引入了喝茶的意象,茶在这里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祝福和吉祥的象征。最后一句“七碗休何。不独茶多酒亦多”,则是对饮酒的豁达态度,强调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既有茶的清雅,也有酒的豪迈。
整首诗在欢愉中透出淡淡的哲思,正如生活的真实,既有快乐的时刻,也有不可避免的忧伤,但我们依然要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巡未止:酒还在流转,聚会仍在继续。
- 且听七言余韵喜:听着那七言诗的余音,心中充满了喜悦。
- 弹到悲风:琴声中传来悲伤的情绪。
- 醒酒风吹路必通:清醒后,酒意消散,前路将更加畅通。
- 休休避酒:不要再躲避酒。
- 末后茶仙来献寿:最后,茶神前来献上长寿的祝福。
- 七碗休何:喝七碗又有什么关系呢?
- 不独茶多酒亦多:不仅茶多,酒也不少,生活的多样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巡未止”和“且听七言余韵喜”形成对比。
- 比喻:茶仙、酒风等意象的使用,赋予生活以情感和灵性。
- 拟人:茶仙的形象使得饮茶更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饮酒的热情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既有对欢聚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聚会、欢乐和人际交往。
- 茶:代表清雅、祝福和长寿。
- 悲风:隐喻人生中的忧愁和思绪。
- 茶仙:象征美好、吉祥的祝愿。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文化的内涵与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酒巡未止”是什么意思? A. 酒已经喝完
B. 酒还在流转
C. 酒不好喝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达祝福? A. 酒
B. 茶
C. 风 -
诗中提到的“醒酒风”指的是什么? A. 喝酒后清醒的状态
B. 酒的味道
C. 喝醉的感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如梦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与《减字木兰花》的饮酒聚会形成对比。
- 《赤壁赋》:同样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展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历史感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