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塘》
时间: 2025-02-04 15:4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啼烟禽鸟役羁魂,又泊寒崖近水村。
暗谷霭深迷树迹,败塘水涸见莲根。
自收堕叶投官店,谁缚枯藤锁庙门。
浊酒不浇寒极恨,几程陡入醉乾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诗中提到,烟雾缭绕的水面上,鸟儿在啼叫,似乎牵动了诗人的心灵;他停泊在寒冷的山崖旁,近水的村庄。幽暗的山谷中云雾弥漫,树木的踪迹迷失;干涸的塘水暴露出莲花的根部。诗人收拾落下的叶子,投放到官府的店铺里,感叹无人来束缚枯藤锁住庙门。浑浊的酒水无法浇灭内心的寒冷与仇恨,几次的旅程都在醉意中迷失了方向。
注释:
- 啼烟:指鸟儿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中啼叫。
- 羁魂:被拘束的灵魂,暗示诗人内心的困扰。
- 败塘:干涸的池塘。
- 莲根:莲花的根部,象征着生命的根基。
- 官店:指官府掌管的商铺。
- 浊酒:指劣质的酒,象征着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 寒极恨:内心极度的寒冷和仇恨。
典故解析:
- “莲花”: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高洁、纯净的品德。
- “枯藤”:常用作衰老、失落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德甫,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展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莲花塘》写于诗人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人生苦闷的思考。
诗歌鉴赏:
《莲花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及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啼烟禽鸟役羁魂”,传达出一种被自然景色所牵引的感觉,暗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不安。而后,寒崖、近水村的描写,结合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恬淡却又略显孤独的情绪。
“暗谷霭深迷树迹”,描绘了幽深的山谷,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迷惘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无奈和迷茫。接下来的“败塘水涸见莲根”,则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逝去的美好。莲根的出现,既是对生命根基的追溯,也是一种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一联通过“浊酒不浇寒极恨”,将诗人的愤懑与失落情感升华,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展现出深刻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啼烟禽鸟役羁魂:鸟儿啼叫在烟雾中,诗人因此感到心灵被牵引。
- 又泊寒崖近水村:诗人在寒冷的山崖旁停泊,近水的村庄映入眼帘。
- 暗谷霭深迷树迹:幽暗的山谷中,云雾弥漫,树木的踪迹迷失。
- 败塘水涸见莲根:干涸的塘水暴露出莲花的根部,象征生命的脆弱。
- 自收堕叶投官店:诗人拾起落叶,投放到官府店铺中,暗示生活的无奈。
- 谁缚枯藤锁庙门:无人来束缚枯藤,庙门紧锁,象征孤独与失落。
- 浊酒不浇寒极恨:浑浊的酒水无法消解内心的寒冷与仇恨。
- 几程陡入醉乾坤:几次旅程已醉,迷失在广阔的天地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儿的啼叫比作心灵的牵引,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败塘水涸见莲根”,形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
- 寒崖:暗示孤独与冷漠。
- 暗谷:象征迷惘与未知。
- 浊酒:代表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鸟鸣
- B. 荷花
- C. 山崖
- D. 暗谷
-
“浊酒不浇寒极恨”中,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懑
- D. 平静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自然
- C. 人生的孤独与思考
- D. 友谊
答案:
- A, C, D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饮酒》: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达诗人的恬淡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 《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水的美与诗人的感悟,情感更为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汉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