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金焦)》
时间: 2025-01-26 01:4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树木清晰可见,一半仿佛在云水之间。不必回头,只需专注地望向淮山。经过金山时,山色碧绿如晕染;望向焦山,只见一片空翠。江边杨柳依依。这种意境无人能理解,我独自长久地倚栏。夜晚吹箫,早晨求法,记得坡仙。如今何在,当时的三峡词源倒流。水调被翻唱成新曲,超越了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得以宽解。有酒如海,容我醉时安眠。
注释:
- 历历:清晰可见。
- 江南树:指江南地区的树木。
- 水云间:形容树木仿佛在云水之间。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金山:指金山寺,位于江苏镇江。
- 晕碧:形容山色碧绿如晕染。
- 焦山:位于江苏镇江,与金山相对。
- 空翠:形容山色苍翠。
- 杨柳:指江边的柳树。
- 凭阑:倚靠栏杆。
- 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 三峡倒词源:比喻文思泉涌,如三峡之水倒流。
- 水调:指《水调歌头》词牌。
- 高压风流前辈:超越了前人的风流才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好古,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江南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树木、金山、焦山等景物的美丽。诗中“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南树木的清晰轮廓,仿佛树木就在云水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转向淮山,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的“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最后,诗人以酒为伴,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描绘江南树木的清晰可见,仿佛在云水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专注于眼前的淮山。
-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描绘金山和焦山的美丽景色,晕碧和空翠形容山色的美丽。
- “杨柳绕江边”:描绘江边杨柳依依的景象。
-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回忆苏轼的诗意生活,表达对苏轼的敬仰。
-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比喻文思泉涌,如三峡之水倒流。
-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表达自己的诗作超越了前人的风流才情。
- “使我百忧宽”:表达诗作使自己百忧得以宽解。
-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以酒为伴,表达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中的“半在水云间”,比喻树木仿佛在云水之间。
- 拟人:如“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中的“独自久凭阑”,拟人化地表达诗人的孤独。
- 对仗:如“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中的“晕碧”和“空翠”,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意象分析:
- 江南树:象征江南的自然美景。
- 水云间:象征超然物外的心境。
- 金山、焦山:象征江南的美丽山景。
- 杨柳:象征江边的自然景色。
- 酒:象征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中的“历历”是什么意思? A. 模糊不清 B. 清晰可见 C. 摇曳不定
- 诗中“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中的“晕碧”和“空翠”分别形容什么? A. 金山和焦山的颜色 B. 金山和焦山的形状 C. 金山和焦山的高度
- 诗中“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李好古《水调歌头(和金焦)》: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但苏轼的诗作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好古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