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1:01:11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其二 李好古 〔宋代〕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边。道路模糊不清。经历了多少兴衰更替。昨夜的波涛声,冲刷着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千百年来的英雄们成就了什么?只是空自感慨,徒然悲伤。年轻的我有着征服敌人的决心。我要斩杀敌人的首领,清扫战场。记得曾在河中击桨,泪水沾湿了衣裳。想要达到政治的理想,但那目标似乎遥不可及,只能空自惆怅,经过扬州。

注释:

  • 平沙浅草:形容沙地广阔,草木稀疏。
  • 接天长:形容景象的辽阔,一直延伸到天边。
  • 路茫茫: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
  • 几兴亡:经历了多次的兴衰更替。
  • 洗岸骨如霜:形容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
  • 千古英雄成底事:千百年来的英雄们成就了什么。
  • 徒感慨,谩悲凉:只是空自感慨,徒然悲伤。
  • 伏中行:指征服敌人。
  • 馘名王:斩杀敌人的首领。
  • 扫沙场:清扫战场。
  • 击楫中流:在河中击桨,比喻决心和行动。
  • 泪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 治安双阙:指政治的理想。
  • 空怅望:只能空自惆怅。
  • 过维扬:经过扬州。

诗词背景:

李好古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宋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广阔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平沙浅草接天长”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千古英雄的敬仰和对他们成就的质疑,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诗中的“少年有意伏中行”等句,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但最终的“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则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平沙浅草接天长”:通过描绘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路茫茫。几兴亡。”: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同时回顾了历史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通过波涛冲刷岸边的景象,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对千古英雄的成就提出质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
  •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决心征服敌人,斩杀敌人的首领,清扫战场。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通过在河中击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最终只能空自惆怅,经过扬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洗岸骨如霜”,通过比喻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拟人:如“路茫茫”,将道路拟人化,比喻前途未卜。
  • 对仗:如“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千古英雄的敬仰和对他们成就的质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同时,诗人展现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最终只能空自惆怅,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

意象分析:

  • 平沙浅草: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氛围。
  • 路茫茫: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
  • 洗岸骨如霜: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击楫中流:在河中击桨,比喻决心和行动。
  • 治安双阙:指政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平沙浅草接天长”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 B. 繁华的城市景象 C. 茂密的森林 D. 高山峻岭

  2.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英雄的敬仰 B. 对英雄成就的质疑和悲凉 C. 对英雄的羡慕 D. 对英雄的遗忘

  3. 诗中的“少年有意伏中行”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A. 征服敌人 B. 逃避现实 C. 追求艺术 D. 隐居山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李好古的《江城子 其二》: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李好古的《江城子 其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辛弃疾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好古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好古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