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二首》
时间: 2025-01-26 01:4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吏宽严若夏冬,欲安欲富此情同。
楮先生贱难扶起,桑大夫生计亦穷。
渐喜青规舍化日,更烦绛气导晴虹。
若教子骏星常照,荒札从今可阜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当时官吏的态度就像夏冬一样变化无常,无论是追求安稳还是追求富裕的心情都是相同的。楮先生的地位卑贱,难以得到支持,而桑大夫的生计也十分困顿。逐渐地我开始欣喜于规矩的制定,虽然这样的变化让我更加烦恼。若是能够教导孩子们在骏星的照耀下成长,那么荒废的文书也能迎来丰收。
注释:
- 世吏:指当时的官吏,形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 楮先生:指的是以楮树(用于造纸)为生的人,象征低贱的职业。
- 桑大夫:指以桑树(养蚕之用)为生的人,象征生计的困境。
- 青规:指的是法律或规章制度。
- 绛气:泛指红色的云彩,象征繁荣与美好的气象。
- 骏星:指美好的星星,象征希望与光明。
- 荒札:指的是荒废的文书,象征人才的流失与机会的丧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华,号天池,宋朝著名诗人,生于1197年,卒于1269年。刘克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诗风深受唐诗影响,常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理宗时,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困境之际。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吏行为的不满以及对普通百姓生计的关切。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三和二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忧虑。诗中以“世吏宽严若夏冬”开篇,传达出官吏态度的多变与无常,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诗人以“欲安欲富此情同”强调了人们在安定与富裕之间的共同愿望,显示出一种人性深处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楮先生贱难扶起,桑大夫生计亦穷”通过具体的人物象征,刻画出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同情。随着诗意的发展,“渐喜青规舍化日,更烦绛气导晴虹”揭示了对法治与秩序的期待与忧虑,显示出对社会变革的矛盾心态。
最后两句“若教子骏星常照,荒札从今可阜丰”则给予了一种希望,仿佛在说只要教育得当,未来就会有光明的前景。整首诗在沉重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光辉之间取得了平衡,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吏宽严若夏冬:官吏的态度就像夏天与冬天一样变化无常。
- 欲安欲富此情同:人们对于安稳与富裕的追求是相同的。
- 楮先生贱难扶起:以楮树为生的低贱职业难以获得支持。
- 桑大夫生计亦穷:养蚕的桑大夫生计也十分困顿。
- 渐喜青规舍化日:渐渐喜欢于法律制度的制定,虽然让人感到烦恼。
- 更烦绛气导晴虹:更让人烦恼的是红色云彩的变化。
- 若教子骏星常照:如果能让孩子们在美好星光下成长。
- 荒札从今可阜丰:荒废的文书今后能够迎来丰收。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夏冬的对比,强调官吏态度的变化。
- 象征:楮先生与桑大夫分别象征底层人民的艰辛。
- 比喻:骏星作为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充满了美好的愿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吏:象征官场的复杂与多变。
- 楮先生:代表社会底层,经济拮据。
- 桑大夫:象征生计艰难的农民。
- 青规:象征法律与秩序的希望。
- 骏星:象征理想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世吏宽严若夏冬”中的“夏冬”用来比喻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官吏的态度
C. 人们的欲望 -
“楮先生贱难扶起”中“贱”指代什么职业? A. 高级官吏
B. 平民百姓
C. 低贱的职业 -
整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A. 自然景色
B. 社会现状与底层生活
C. 个人情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但更加直接地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个人情感,反映出社会的悲苦,与刘克庄的关注点形成互补。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