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

时间: 2025-01-25 23:31:01

秋山冷眼,又倦旅重寻,薜萝深窈。

断鸿去早。

问湘潭𣶂记,白蘋愁老。

玉笥云封,未许青枫梦到。

夜窗皎。

剩剪烛旧题,悽满吟抱。

何事清会少。

几入社攒眉,赏花簪帽。

俊游尽扫。

甚仙源棹稳,碧桃开了。

故态销磨,宛识苏门曼啸。

渺芳草。

认年年、鹤归华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
作者:陈方恪 〔清代〕

秋山冷眼,又倦旅重寻,薜萝深窈。
断鸿去早。问湘潭记,白蘋愁老。
玉笥云封,未许青枫梦到。
夜窗皎。剩剪烛旧题,悽满吟抱。
何事清会少。几入社攒眉,赏花簪帽。
俊游尽扫。甚仙源棹稳,碧桃开了。
故态销磨,宛识苏门曼啸。
渺芳草。认年年鹤归华表。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山中,冷冷的眼光注视着,疲惫的旅人再次寻找那深邃的薜萝。
断鸿早已飞去,询问湘潭的记忆,却只剩下白蘋的愁苦。
玉笥被云遮住,未曾允许青枫带来梦境。
夜晚的窗前明亮,剩下的蜡烛照着旧题,心中满是悲伤的吟唱。
为什么清雅的聚会总是少呢?几次参加社团活动,却只是皱眉赏花、插帽。
俊秀的游玩已尽扫而空,难道仙源的船只依然平稳,让碧桃盛开?
往日的情态已然消磨,如今仿佛仍识得苏门的悠扬啸声。
渺小的芳草,认得年年鹤归于华表。

注释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象征幽深的环境。
  • 断鸿:指孤独的鸿雁,象征失去的故人或友情。
  • 湘潭:指湘江的潭水,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白蘋:水中植物,常用来象征忧愁。
  • 玉笥:古代的酒器,这里引申为美好的回忆或梦境。
  • 青枫:象征着秋天的景致。
  • 俊游:指美好的游玩经历。
  • 苏门:指苏州的山门,寓意文人雅士的聚会与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约1630-1680),字元恪,号方恪,清代诗人,初为官员,后隐居,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兼具古雅与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尤其在抒情方面颇具深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通过描绘秋山景色和内心感受,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秋山冷眼”,便以冷峻的自然景象引出旅人的倦怠,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断鸿去早”,让人联想到孤独的鸿雁,象征着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奈。

随着诗句的深入,夜晚的孤灯映照出“剩剪烛旧题”的情景,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感伤。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渴望。

最后,诗中提到的“年年鹤归华表”,不仅是对故人归来的期待,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令人深思,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山冷眼:描绘秋天的山景,冷峻的眼光暗示着作者的内心状态。
  • 又倦旅重寻,薜萝深窈:旅途的疲惫与对深邃幽境的渴望。
  • 断鸿去早:孤独的鸿雁早已飞去,象征失去的友谊。
  • 问湘潭记,白蘋愁老:对湘潭的记忆与忧愁的象征。
  • 玉笥云封:美好的梦被云封住,暗示对美好记忆的渴望。
  • 夜窗皎:夜晚的明亮,映衬出孤独的心境。
  • 剩剪烛旧题:留下的蜡烛与旧题,表明内心的惆怅。
  • 何事清会少:对清雅聚会的感慨,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 几入社攒眉,赏花簪帽:参加社团活动的无奈与孤独。
  • 俊游尽扫:美好游玩的回忆已成为往事。
  • 甚仙源棹稳,碧桃开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 故态销磨:往日的情态已消磨殆尽。
  • 渺芳草: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渺小。
  • 认年年鹤归华表:对岁月流逝与友人归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蘋愁老”,将植物比作愁苦的心情。
  • 拟人:如“秋山冷眼”,给自然赋予情感。
  • 对仗:整首诗段落之间的对称与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秋天的感怀、对友人失去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一种孤独而又清雅的生活情怀,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断鸿:孤独的象征,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白蘋:忧愁的象征,反映内心的情感。
  • 玉笥:美好的回忆,象征对过往的珍惜。
  • 青枫:秋天的象征,暗示时光的流逝。
  • :象征高洁与长寿,表达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鸿”指的是什么?
    A. 一只鸿雁
    B. 失去的友谊
    C. 秋天的景象
    D. 以上皆是

  2. “何事清会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聚会的期待
    B. 对人与人之间疏离的感慨
    C.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陈方恪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思考,但陈方恪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