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吴都督 夏完淳 〔明代〕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 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 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知己的功名已经消逝,我伤心地敲打着天门。 他的光芒如同日月般留存,但遗憾却遍布整个世界。 我们在湖海之间的师生情谊,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 江水滔滔,江面宽阔,我在万里之外独自为他招魂。
注释:
字词注释:
- 知己:指吴都督,即吴易,明末抗清英雄。
- 功名尽:指吴易的功业和名声已经消逝。
- 九阍:指天门,比喻朝廷或国家。
- 余光:指吴易的遗留影响。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湖海门生谊:指作者与吴易的师生情谊,如同湖海般深广。
- 荆榛国士恩:比喻吴易对国家的贡献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
- 滔滔江水阔:形容江面宽阔,比喻距离遥远。
- 独招魂:独自为吴易招魂,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典故解析:
- 九阍: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宫门,此处比喻朝廷或国家。
- 招魂:古代习俗,为死者招回灵魂,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明末清初诗人,字存古,号小隐,江苏吴江人。他是明末抗清英雄,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表现忠贞爱国之情。吴易是他的老师,也是明末抗清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得知吴易牺牲后所作,表达了对老师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吴易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知己功名尽”一句,既是对吴易功业的肯定,也是对其牺牲的哀痛。“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则进一步以日月之光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而“遗恨满乾坤”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后两句“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和“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则通过师生情谊和国士之恩的比喻,以及江水宽阔、独自招魂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哀悼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知己的功名已经消逝,我伤心地敲打着天门,表达了对吴易牺牲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吴易的遗留影响如同日月般留存,但遗憾却遍布整个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我们在湖海之间的师生情谊,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通过师生情谊和国士之恩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
- “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江水滔滔,江面宽阔,我在万里之外独自为他招魂,通过江水宽阔、独自招魂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余光留日月”,以日月之光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
- 拟人:如“伤心叩九阍”,将伤心之情拟人化,表达深切的哀痛。
- 对仗:如“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通过对仗强化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吴易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
- 乾坤:比喻整个世界,表达遗憾的普遍性。
- 湖海:比喻师生情谊的深广。
- 荆榛:比喻国士之恩的珍贵。
- 江水:比喻距离的遥远和哀悼的深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阍”指的是什么? A. 天门 B. 地门 C. 人门 D. 鬼门
-
诗中的“余光留日月”比喻什么? A. 吴易的遗留影响 B. 吴易的功名 C. 吴易的遗憾 D. 吴易的哀悼
-
诗中的“湖海门生谊”指的是什么? A. 师生情谊 B. 朋友情谊 C. 兄弟情谊 D. 夫妻情谊
-
诗中的“滔滔江水阔”比喻什么? A. 距离的遥远 B. 江水的宽阔 C. 哀悼的深切 D. 遗憾的普遍性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正气歌》文天祥:表达了作者的忠贞爱国之情。
诗词对比:
- 《哭吴都督》与《过零丁洋》: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哭吴都督》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牺牲的哀悼,而《过零丁洋》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夏完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明史》:可以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夏完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