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渡(属剑州)》
时间: 2025-01-23 09:4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沙渡(属剑州)
作者: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冥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长江边渡口的艰辛与孤独。写作者在渡口附近,沿着长江前行,感到路途的艰辛与不安。渡舟难以操控,似乎通向未知的天际。天寒地荒,黄昏时分,船只在水中摇曳。我骑马向北长鸣,远处的山猿也在呼唤。河水清澈,石头坚硬,白沙滩延绵不绝。心中烦恼似乎在此处得到了些许释放,但身患多病的我却依然忧愁。高耸的山壁和奔腾的洪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凌乱的景象。我在风中回首,手握缰绳,感叹不已。
注释
- 畏途:畏惧艰难的路程。
- 杳冥:深远而幽暗,形容去向不明。
- 寒荒:寒冷的荒野。
- 嘶:马鸣声。
- 饮相唤:山猿在水边喝水并呼唤同伴。
- 礧礧:形容石头的声音或状态。
- 疏散:疏解、释放忧愁和痛苦。
- 嶔崟:高耸而险峻的山石。
- 洪涛:奔腾的水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历经安史之乱,诗作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风沉郁、真实,常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甫流亡生涯中,反映了他在艰难旅途中对生活的感慨。长江作为诗中重要意象,象征着诗人心中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安。
诗歌鉴赏
《白沙渡》是一首深具情感和意境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以“畏途随长江”引入,表现出对漫长旅程的惧怕,接着描绘渡口的绝岸,给人以险峻之感。诗中通过“差池上舟楫,杳冥入云汉”传达出对未来的迷茫,舟楫的摇曳仿佛也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波动。
随着诗的深入,冷清的天寒和荒野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而“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则添加了一丝自然的生机,似乎在告诉诗人,尽管身处困境,生命依然在延续。水清石礧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坚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希望。
最后,诗人“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更是将孤独与思念推向高潮,回首往昔,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交融,展现了杜甫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无尽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畏途随长江:诗人感受到长江的浩荡与路途的艰难。
- 渡口下绝岸:描绘渡口的险峻,暗示渡河的危险和不确定。
- 差池上舟楫:舟船在水面上摇摆不定,难以操控。
- 杳冥入云汉:前方的路途仿佛通向遥远的天际,充满未知。
- 天寒荒野外:描绘寒冷的环境,增添孤独感。
- 日暮中流半:黄昏时分,船只在水中,时间的流逝加深了孤寂。
- 我马向北嘶:诗人马鸣,象征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 山猿饮相唤:自然生灵的呼唤,增添了生动感。
- 水清石礧礧:水的清澈与石的坚硬,象征内心的矛盾。
- 沙白滩漫漫:沙滩的延绵无尽,暗示孤独的无尽旅途。
- 迥然洗愁辛:在此处似乎可以释放烦恼。
- 多病一疏散:身心多病的状态依然存在。
- 高壁抵嶔崟:高耸的山壁,象征着困境与艰难。
- 洪涛越凌乱:奔腾的洪水,象征着绝望与动荡。
- 临风独回首:在风中回望,表达对往事的感慨。
- 揽辔复三叹:握住缰绳,叹息三声,沉浸在思绪之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用“长江”比作人生的漫长旅途。
- 拟人:山猿的呼唤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旨在于表达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在逆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长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辽阔与不确定。
- 渡口:象征着人生的岔路,面临选择与挑战。
- 山猿:代表自然生灵的呼唤,增添了生动的情感。
- 石、沙:象征着坚硬与柔软,反映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白沙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
- D. 愤怒
-
诗中“水清石礧礧”中的“礧礧”形容的是?
- A. 水的声音
- B. 风的声音
- C. 山的声音
- D. 人的声音
-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这句中的“山猿”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孤寂
- B. 友谊
- C. 生命的延续
- D. 旅途的艰辛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体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诗作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不过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表现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挣扎,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