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次子返韵》

时间: 2025-01-26 04:06:59

凉夜翛然睡欲成,蛩声故故枕边鸣。

儒冠潦倒蓬双鬓,佛殿蒙茸草数茎。

止酒久閒深浅盏,抛书空冷短长檠。

月斜炤影真堪笑,枯木巉岩太瘦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夜翛然睡欲成,
蛩声故故枕边鸣。
儒冠潦倒蓬双鬓,
佛殿蒙茸草数茎。
止酒久閒深浅盏,
抛书空冷短长檠。
月斜炤影真堪笑,
枯木巉岩太瘦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凉爽的夜晚,我快要入睡,
却听到枕边传来阵阵蟋蟀的鸣叫。
身为读书人的我,落魄不堪,鬓发如蓬草般凌乱,
佛殿里长满了几根杂草。
我已久不饮酒,桌上放着深浅不同的酒盏,
书本被我随意抛弃,烛光下显得冷清。
月光斜照,影子显得可笑,
枯木和巉岩显得过于瘦弱。

注释:

  • 翛然:形容安静、自如的样子。
  • 蛩声:蟋蟀的叫声,这里指代深夜的虫鸣。
  • 儒冠:指读书人的帽子,象征身份。
  • 潦倒:形容人失意落魄的状态。
  • 蒙茸: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短长檠:指烛台,形容烛光的明暗。
  • 炤影:明亮的影子。
  • 巉岩:形容山石高峻的样子。

典故解析:

“儒冠”意指读书人,象征着学识与身份,而“佛殿”则隐含了对宗教的敬仰与超脱。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毓祺(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毓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相结合。诗中开篇描绘了涼夜的安静与自然的声音,蟋蟀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寂静,寓意着内心的烦恼与不安。接着,诗人自我揭示了身为读书人却落魄潦倒的境地,儒冠与蓬鬓对比鲜明,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佛殿里的杂草生长,仿佛象征着对精神寄托的失落。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久不饮酒的冷清与抛书的无奈,烛光暗淡,似乎映照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月光斜照下的影子与枯木巉岩,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凉夜翛然睡欲成: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即将入睡。
    • 蛩声故故枕边鸣:蟋蟀的鸣叫打破了宁静,暗示内心的烦扰。
    • 儒冠潦倒蓬双鬓:表现了诗人落魄的身份,儒冠与蓬乱的双鬓形成鲜明对比。
    • 佛殿蒙茸草数茎:隐喻精神寄托的失落,佛殿杂草丛生,象征信仰的冷落。
    • 止酒久閒深浅盏:久不饮酒,表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抛书空冷短长檠:书本被抛弃,烛光冷清,反映内心的无奈。
    • 月斜炤影真堪笑:月影斜照,似乎在嘲笑自己。
    • 枯木巉岩太瘦生:枯木与巉岩的瘦弱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儒冠潦倒”比喻身为读者的失落感。
    • 拟人:蟋蟀的鸣叫赋予了夜晚生命,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深浅盏”与“短长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渴望宁静生活的同时又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蟋蟀:代表着内心的烦恼与孤独。
  • 儒冠:象征读书人的身份与追求。
  • 佛殿:象征心灵的寄托与信仰。
  • 月光: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黄毓祺
    D) 白居易

  2. 诗中“儒冠”指代的是什么?
    A) 读书人的身份
    B) 武士的头盔
    C) 商人的帽子
    D) 诗人的名片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幸福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与怨恨
    D) 兴奋与期待

答案:

  1. C) 黄毓祺
  2. A) 读书人的身份
  3. B) 孤独与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夜晚的思考与孤独,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而黄毓祺则是对身份与人生的反思。
  • 李清照《夏日绝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黄毓祺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毓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