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其十三》

时间: 2025-01-22 04:15:24

啼莺似唤钿车住。

莫向长亭芳草路。

香轮轧轧碾珠尘,最是人间肠断处。

柳眉浅画遥山妒。

柳絮情多黏绣户。

斑骓也莫怯征程,懊恨阳关催别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啼莺似唤钿车住。莫向长亭芳草路。
香轮轧轧碾珠尘,最是人间肠断处。
柳眉浅画遥山妒。柳絮情多黏绣户。
斑骓也莫怯征程,懊恨阳关催别去。

白话文翻译:

黄莺在枝头啼叫,似乎在唤着车子停住。
不要朝着长亭和芳草的路走去。
车轮轧轧地碾过珠尘,最令人心碎的地方就是这里。
柳眉轻轻勾画,远山也因妒忌而显得黯淡。
柳絮情意绵绵,黏在绣花的门上。
斑骓马儿也不用害怕前路,最令人懊恼的是阳关催促着要分别。

注释:

字词注释:

  • 啼莺:指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生机。
  • 钿车:装饰华丽的马车,暗指佳人出行。
  • 香轮:指车轮,形容车子的华美。
  • 珠尘:比喻车轮碾过的尘土,珍珠般的细腻。
  • 柳眉:形容柳树的柔美,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眉眼。
  • 斑骓:一种马,形容美丽而骏逸。
  • 阳关:指阳关道,古时离别的重要道路。

典故解析:

  • “阳关”出自《阳关三叠》,是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象征离别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工于词,擅长描写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玉楼春》系列词作是赵尊岳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情感及时代变迁的思考。该词作可能是在他经历了离别和思念后写成,流露出浓烈的乡愁与离愁。

诗歌鉴赏:

赵尊岳的《玉楼春 其十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开头用“啼莺似唤钿车住”引入了春天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幅春日离别的画面。接着“莫向长亭芳草路”则是对即将分离的抗拒,表现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词通过“香轮轧轧碾珠尘”描绘了行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离别时的心痛。而“最是人间肠断处”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人生苦短、离愁别绪的深刻体悟。

后半部分“柳眉浅画遥山妒”以及“柳絮情多黏绣户”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愁绪。柳眉轻描,远山嫉妒,暗指离别时的孤独感和无奈。最后一句“斑骓也莫怯征程,懊恨阳关催别去”则表现出对未来旅途的无畏和对离别的懊恼,整首词在悲伤中又蕴含着勇敢前行的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啼莺似唤钿车住:黄莺的叫声仿佛是在唤停华丽的马车,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
  2. 莫向长亭芳草路:劝告对方不要走向长亭和芳草的道路,暗示着分别的伤感。
  3. 香轮轧轧碾珠尘:车轮轧过尘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车行的声音,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
  4. 最是人间肠断处:此处最令人心痛,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深切感受。
  5. 柳眉浅画遥山妒:柳眉的美丽勾画出远山的嫉妒,暗示着自然景物中蕴含的情感。
  6. 柳絮情多黏绣户:柳絮纷飞,象征着浓厚的情感,黏附在绣花的门上,暗指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7. 斑骓也莫怯征程:斑骓马儿不必害怕前路,表达了勇敢面对未来的态度。
  8. 懊恨阳关催别去:对阳关的懊恼,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啼莺似唤”,用莺声比拟车子的停住,生动形象。
  • 拟人:如“遥山妒”,赋予自然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着和谐美感,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旅途的无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情感的纠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生机,暗示着离别的美好时光。
  • 长亭:象征离别的地点,承载着悲伤的情感。
  • 柳眉:象征美丽的女子,寄托着对恋人的思念。
  • 斑骓:象征骏马,代表着勇敢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啼莺似唤”中的“莺”指的是哪种鸟?

    • A. 黄莺
    • B. 燕子
    • C. 夜莺
  2. “阳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
    • C. 重逢
  3. “香轮轧轧碾珠尘”中“轧轧”的意思是:

    • A. 飞翔
    • B. 行驶的声音
    • C. 碾压的声音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尊岳的《玉楼春 其十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赵尊岳的词更具画面感,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刻画了情感的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