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其三》

时间: 2025-04-22 09:20:12

红牙旧曲传香素。

金谱新腔移雁柱。

醉余好梦几回圆,赚得芳春无处去。

花枝长好春长住。

底事春风欺弱絮。

春风无力鬓云低,弹彻伊州羞自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其三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红牙旧曲传香素。金谱新腔移雁柱。
醉余好梦几回圆,赚得芳春无处去。
花枝长好春长住。底事春风欺弱絮。
春风无力鬓云低,弹彻伊州羞自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和音乐的美好,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流逝的无奈和感伤。诗人提到,旧时的乐曲依然传递着香气,新谱的歌曲在飞雁的柱子上悠然回荡。醉后梦中的美好几次圆满,却总是让人觉得春天无处可去。花枝依然美丽,似乎春天可以长久停留,但为何春风却欺负那柔弱的柳絮?春风无力,鬓发低垂,弹奏起乐曲时的羞涩让人难以自省。

注释

  • 红牙:指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美好。
  • 香素:形容乐曲的芬芳,暗指音乐的动人之处。
  • 金谱:指用金色的乐谱,象征高雅的音乐。
  • 雁柱:指传说中飞雁的栖息之处,这里引申为乐曲的悠扬。
  • 春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但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无力感。
  • 鬓云:指人的鬓发,常用来形容女人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生卒年不详),字子云,号元白,近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令人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尊岳的某个春天,可能是他在春日游玩时的感悟。春天的短暂与美好,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玉楼春 其三》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音乐和春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开头两句通过红牙旧曲和金谱新腔,展现了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显示出古今文化的交融。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个人情感,醉后的好梦几度圆满,却又让人感到春天似乎无处可去,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中提到的“花枝长好春长住”,诗人希望春天的美丽能够永驻,却又被“春风欺弱絮”这一句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幻想。春风的无力,鬓云低垂,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通过音乐和春天的意象,形成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牙旧曲传香素:描绘古老的乐曲依然传递着悠远的气息,暗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金谱新腔移雁柱:新的曲调在优雅的乐器上演奏,象征着文化的创新与生命的活力。
  • 醉余好梦几回圆:醉后的美梦多次实现,但又让人无奈,似乎美好无法长久。
  • 赚得芳春无处去:春天的美丽却似乎在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 花枝长好春长住:希望春天的花朵常开,代表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 底事春风欺弱絮:质疑春风为何要欺负柔弱的柳絮,表达对自然无情的无奈。
  • 春风无力鬓云低:春风无法再带来青春的活力,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弹彻伊州羞自觑:音乐的弹奏让人羞于自省,暗示对自身情感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曲比作香气,增加了音乐的美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欺负的行为,表现出自然的无情。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对称工整,使得音韵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合音乐与自然,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与美好,然而又短暂。
  • 音乐:代表文化与情感的表达。
  • 柳絮:象征脆弱与无奈,反映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牙”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花朵
    C. 书籍

  2. 诗中提到的“春风欺弱絮”是什么意思?
    A. 春风对柳絮的温柔
    B. 春风对脆弱事物的不公
    C. 春风让所有事物生长

  3. 诗人希望春天如何?
    A. 永远消逝
    B. 常驻
    C. 不再回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by 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诗中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赵尊岳的对自然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加柔和,与赵尊岳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了解古典诗词背景与技巧。
  • 《中国古典文学史》:深入研究诗人的生平与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