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26 04:43:55

寻常聚散频惊岁。

只许相思劳寤寐。

心如胶漆定前缘,迹似燕鸿真拙计。

弃瓢林下应无累。

立马花边还可会。

天开酒禁已多时,却甚不来同一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 刘敏中 〔元代〕

寻常聚散频惊岁。
只许相思劳寤寐。
心如胶漆定前缘,
迹似燕鸿真拙计。
弃瓢林下应无累。
立马花边还可会。
天开酒禁已多时,
却甚不来同一醉。


白话文翻译:

在平常的聚散中,岁月总是让我感到意外和惊惧。
只准我在思念中辗转反侧,无法安眠。
心如胶漆般紧密,注定了我们的前缘,
而足迹却像燕子和鸿雁一样,真是拙劣的安排。
丢弃的瓢在林下,应该不会造成负担。
骑马在花边,依然可以再会面。
天上的酒禁已经很久没有解除,
却为何不来一起痛饮一醉呢?


注释:

  • 聚散:指相聚与离散。
  • 劳寤寐:指因思念而疲惫,失去安宁。
  • 心如胶漆:形容心意相合,紧密无间。
  • 迹似燕鸿:比喻行踪如燕子和鸿雁般难以捉摸。
  • 弃瓢:指丢弃的瓢,象征无所牵挂的轻松。
  • 天开酒禁:指解除酒禁,象征可以畅饮。

典故解析:

  • 燕鸿:燕子和鸿雁,常用以象征离散与归期。
  • 胶漆:古人常用此比喻情感的紧密与不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敏中,元代诗人,擅长词曲,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代,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相聚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表达恋人间离愁别绪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思念之苦与希冀之情融入其中。开篇的“寻常聚散频惊岁”便道出了生活的无常,仿佛岁月如流,难以把握。而“只许相思劳寤寐”则深入描绘了因思念而辗转反侧的心情,表现出深切的情感纠葛。

“心如胶漆定前缘”一句,体现了浓厚的情感羁绊,虽有缘分却又难以相聚。接下来的“迹似燕鸿真拙计”,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思念的人如燕鸿般难以追寻。

“弃瓢林下应无累”,意在表达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似乎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而“立马花边还可会”则暗示着希望,虽然身在异地,但仍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刻。最后一句“天开酒禁已多时,却甚不来同一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酒禁解除,但却无人共饮,令人感叹。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与生活中所经历的苦与乐,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常聚散频惊岁:生活中的聚会与离散让人感到惊讶和无常。
  2. 只许相思劳寤寐:只允许思念,导致失眠和疲惫。
  3. 心如胶漆定前缘:感情紧密,注定的缘分。
  4. 迹似燕鸿真拙计:行踪如燕鸿般难以捉摸,显得拙劣。
  5. 弃瓢林下应无累:丢弃无牵挂,轻松自在。
  6. 立马花边还可会:在花边停马,希望再会。
  7. 天开酒禁已多时:酒禁解除,暗示可以饮酒。
  8. 却甚不来同一醉:却仍然未能与爱人一起畅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心如胶漆”比喻感情密切,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鸿:象征爱情的离散与归期,体现了对相聚的渴望。
  • 胶漆:象征情感的紧密与不离,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连结。
  • 酒禁:象征生活中的限制与自由,反映出对快乐时光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敏中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心如胶漆”意思是: A. 心情烦躁
    B. 情感紧密
    C. 心中烦恼
    D. 无心恋爱

  3. “弃瓢林下应无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轻松
    C. 希望
    D.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玉楼春》: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与离别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柔婉,而刘敏中的词则更为直白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唐宋元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