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光山四首·茶山堂》

时间: 2025-04-28 06:43:05

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傅。

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馀根在,荆榛细蔓缘。

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净光山四首·茶山堂 徐玑 〔宋代〕 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傅。 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馀根在,荆榛细蔓缘。 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是朝廷所赐,其名自古流传。 为了在此地建堂,汲水时记念前贤。 雨露滋润着残根,荆棘细蔓缠绕。 困倦时求一杯茶,打坐中亦能安禅。

注释:

  • 朝廷赐:指山是由朝廷赐予的,显示其重要性和官方认可。
  • 古昔傅:自古以来就有的名声。
  • 汲水记前贤:汲水时怀念前贤,可能指在此地有历史上的贤人活动。
  • 雨露馀根:雨露滋润着残留的根,比喻自然界的滋养。
  • 荆榛细蔓:荆棘和细小的藤蔓,形容荒芜或未开垦的状态。
  • 打坐亦安禅:通过打坐达到禅定的状态,表示在此地修行可以心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160-1217),字元直,号东篱,南宋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此诗可能是在他访问净光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玑访问净光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茶山堂”可能是山中的一处建筑,用于修行或品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净光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修行的深切向往。诗中“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傅”一句,既显示了山的重要性和历史渊源,也暗示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后文通过“汲水记前贤”和“打坐亦安禅”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怀念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傅”,点明了山的官方背景和历史传承。
  • 次句“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说明了在此地建堂的目的,并表达了对前贤的怀念。
  • 第三句“雨露馀根在,荆榛细蔓缘”,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寓意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循环。
  • 末句“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表达了在困倦时通过品茶和打坐来寻求心灵安宁的愿望。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傅”中的“山是”与“名从”。
  • 运用了象征,如“雨露馀根”象征自然的滋养和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以及对前贤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修行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定和历史传承。
  • 雨露:象征自然的滋养和生命的源泉。
  • 荆榛:象征荒芜和未开垦的状态。
  • 打坐:象征修行和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茶山堂”可能是用来做什么的? A. 品茶 B. 打坐 C. 居住 D. 纪念前贤

  2. 诗中的“雨露馀根”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破坏 B. 生命的顽强 C. 自然的滋养 D. 生命的枯萎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自然和修行 C. 战争 D. 财富

答案:

  1. D. 纪念前贤
  2. C. 自然的滋养
  3. B. 自然和修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与徐玑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净光山四首·茶山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但徐玑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前贤的怀念和对修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玑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