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时间: 2025-01-11 19:54:41

溪头风迅怯单衣,两桨凌波去似飞。

折得苹花双叶子,绿鬟撩乱带香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
作者:范成大 〔宋代〕

溪头风迅怯单衣,两桨凌波去似飞。
折得苹花双叶子,绿鬟撩乱带香归。


白话文翻译:

在溪头,风吹得很急,让人不敢穿单薄的衣服;两只桨划动水面,像是在飞翔。
我折了两片苹花,手中夹着,回家的路上,绿发随意披散,香气四散飘荡。


注释:

  • 溪头:溪流的边缘,指的是采莲的地点。
  • 风迅:风势急促。
  • :害怕、畏缩。
  • 单衣:单薄的衣服。
  • 凌波:在水面上滑行。
  • 苹花:水苹的花,通常与水面相伴。
  • 双叶子:两片水苹的叶子。
  • 绿鬟:绿发,形容女子的秀发。
  • 撩乱:散乱、披散。
  • 带香归:带着香气回家。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采莲”本身是一种传统活动,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青春、美好、纯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梅溪,江苏无锡人,南宋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范成大中年时期,社会较为安定,诗人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之美与田园生活的乐趣。本诗表现了采莲这一活动中的轻松与愉悦,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采莲》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与人活动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采莲女子在溪头采摘水苹的情景,生动而富有诗意。首句“溪头风迅怯单衣”通过描写风的急促和单衣的轻薄,营造了一种清新却略显寒意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夏交替时节的微凉。接下来的“两桨凌波去似飞”,则以动感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小舟在水面上轻盈滑行,增添了诗的活力。

“折得苹花双叶子”是诗中的高峰,从动作转向心理,折得花叶的瞬间让人感受到采摘的快乐与满足。最后一句“绿鬟撩乱带香归”将女子的形象与香气结合,展现了她的青春与活力,诗人在此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头风迅怯单衣:在溪边,风很急,让人感到寒冷,不敢穿单薄的衣服。
  • 两桨凌波去似飞:划桨的船在水面上滑行,仿佛飞翔一般,描绘了灵动的景象。
  • 折得苹花双叶子:采摘了两片水苹的花和叶,表现了采摘的乐趣。
  • 绿鬟撩乱带香归:回家的路上,女子的绿发随意披散,香气四溢,描写了她的轻松与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划水的动作比作飞翔,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风迅”与“单衣”,“双叶子”与“带香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使诗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采莲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女子的轻松与愉悦,传达出一种青春洋溢,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头:自然环境,象征宁静与悠闲。
  • :象征变化与动感。
  • 苹花:美好、纯洁,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绿鬟:女子的青春与美丽,带有生活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两桨凌波去似飞”中的“凌波”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
    • B. 天空
    • C. 船只
    • D. 风
  3. 诗中女子的头发是如何描述的?

    • A. 整齐的
    • B. 乱糟糟的
    • C. 编成辫子的
    • D. 剪短的

答案

  1. B(夏季)
  2. A(水面)
  3. B(乱糟糟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同样描绘了江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 《渔舟唱晚》(张志和):同样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采莲》《江南春》:二者都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但《采莲》更侧重于个人活动的描写,而《江南春》则描绘了更广阔的自然风光与气候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范成大的诗歌研究》

以上为《采莲》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