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请息斋六言》

时间: 2025-01-11 20:08:10

不惜人扶难拜,非关我醉欲眠。

劳君敬枯木耳,恐汝见湿灰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惜人扶难拜,非关我醉欲眠。
劳君敬枯木耳,恐汝见湿灰焉。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在乎别人扶我来拜佛,因为这与我醉酒后想要入睡无关。
我担心你对这干枯的木耳表现出敬意,恐怕你看到的只是湿润的灰烬。

注释:

  • 不惜:不在乎,不计较。
  • :扶持,帮助。
  • :困难,艰难。
  • :拜佛,礼佛。
  • 非关:与……无关。
  • 醉欲眠:醉酒后想要睡觉。
  • 劳君:劳烦您。
  • :尊敬,恭敬。
  • 枯木耳:干枯的木耳,象征着无用之物。
  • 恐汝见:害怕你看到。
  • 湿灰:湿润的灰烬,暗示着失败或无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山,号涧田,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景色。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题请息斋六言》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一个拜佛的场合中,感受到酒醉后的困倦与对俗世繁华的疲惫,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对礼佛形式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真实状态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对礼佛形式的调侃,实际上却透过幽默的外衣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我”在醉酒后,面对拜佛这一传统习俗,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他人的“扶持”表示不屑。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暗示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劳君敬枯木耳”这样的表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枯木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无用之物,诗人对这种无意义的礼数感到厌倦,甚至担心他人对这种形式的盲目崇敬。这种情绪在最后一句“恐汝见湿灰焉”中达到高潮,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对虚幻事物的警惕。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范成大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形式主义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惜人扶难拜:我不在乎别人帮助我来拜佛,说明对形式的轻视。
  2. 非关我醉欲眠:这种行为与我醉酒后想要入睡无关,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3. 劳君敬枯木耳:我担心你对无用的东西表示尊敬,反映对形式的讽刺。
  4. 恐汝见湿灰焉:害怕你看到的只是湿润的灰烬,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枯木耳”比喻无用的礼数,形象而生动。
  • 对仗: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语:表面上是对他人的尊敬,实则是对形式主义的嘲讽。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礼仪的反思,强调个人内心真实情感的重要性,反映出对形式主义的质疑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他人的期望与社会的压力。
  • :代表逃避现实的状态。
  • 枯木耳:象征无用、缺乏生命力的事物。
  • 湿灰: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枯木耳”象征什么? A. 有用的事物
    B. 无用的事物
    C. 美好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2. 诗人对礼佛的态度是: A. 非常尊敬
    B. 轻视
    C. 中立
    D. 热爱

  3. 诗中“恐汝见湿灰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绝望
    C. 快乐
    D. 疲惫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苏轼:两者都对自然景色有深刻的观察及描写,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真挚,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