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事册》

时间: 2025-01-11 21:57:18

北山山下小庵居,佛劫仙尘只故吾。

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昆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山下小庵居,
佛劫仙尘只故吾。
八万四千空色界,
不离一法认昆庐。

白话文翻译

在北山山下,我住在一间小庵中,
佛教的劫难和仙界的尘世不过是我过去的回忆。
八万四千个空无的色界,
都不离开一个法则,认知这昆庐。

注释

  • 北山:指的是北方的山脉,象征幽静的环境。
  • :小寺庙,表示隐居的生活。
  • 佛劫:佛教中指时间的长河,象征时间的无尽与变迁。
  • 仙尘:指仙界的尘埃,形容尘世的繁杂。
  • 八万四千:佛教中常用的数字,指代许多,形容色界的广泛。
  • 色界:佛教中的一部分,指有形的世界。
  • 昆庐:可能指代某种理想的境界或状态,象征心灵的归宿。

典故解析

  • 佛教:诗中涉及到的佛教思想,强调了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佛教教义中提到的“空色界”反映了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 昆庐:在古代文学中,昆庐常被用作隐喻,代表理想的栖息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北山之时,反映了他对修行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山的小庵,展示了诗人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中“佛劫仙尘”二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尘世纷扰的超然。诗人身处小庵,却能够洞悉八万四千空色界的深邃,这种超然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佛教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启发。

后两句以“八万四千空色界”引入,进一步扩展了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思考,表明这些色界虽多,却不离“法”,即一种普遍存在的真理。该法则的认知使得作者能够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体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用语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诗歌的美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山下小庵居: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安静、幽美的氛围。
  2. 佛劫仙尘只故吾:表明诗人已超脱于世俗,回望过去,感慨佛教的时间观与尘世的纷扰。
  3. 八万四千空色界:引入佛教的宇宙观,表示世间的复杂与无常。
  4. 不离一法认昆庐:强调虽然外界纷繁复杂,但真正的法则是心灵的归宿,反映出诗人对真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北山山下”和“佛劫仙尘”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以“空色界”比喻世间的种种现象,反映出无常的哲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理。通过对自然与佛教哲学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虽然外在环境复杂,但内心的法则与归宿才是真正的安宁所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隐居和清净的生活。
  • 小庵:代表修行和超脱的环境。
  • 佛劫:表示时间的深远与变迁。
  • 空色界:象征世间万象的无常与复杂。
  • 昆庐:理想的心灵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八万四千”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佛教中形容数量的词汇
    • C. 诗的字数
    • D. 诗人的朋友人数
  2. “北山山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繁华
    • B. 隐居
    • C. 奢侈
    • D.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昆庐”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的心灵归宿
    • C. 友情
    • D. 传统文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且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范成大的诗更强调宗教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