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长沙王墓在阊门外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原文展示:
英雄转眼逐东流,百战工夫土一坏。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白话文翻译:
英雄在瞬间便随着东流而去,经过百战的辛劳,终究化为一片荒土。荞麦田一片茫茫,花如同雪一般,牧童在高丘上吹笛。
注释:
字词注释:
- 英雄:指的是有志气、有才能的人。
- 逐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人生的短暂。
- 百战工夫:经历的艰苦奋斗,形容战斗的辛劳。
- 土一坏:指英雄的成就最终化为废土。
- 荞麦:一种植物,花朵洁白,常用来比喻美丽。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 花似雪:比喻荞麦花洁白如雪。
- 牧童:放牛的少年。
- 吹笛:指牧童在高处吹奏笛子,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英雄转眼逐东流”,反映了历史上许多英杰人物的短暂与无常,暗含了对英雄落幕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灭亡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古墓寄托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长沙王墓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首句“英雄转眼逐东流”将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相联系,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英雄的短暂。随后,诗人感慨“百战工夫土一坏”,即使是经过无数艰苦奋斗,最终也难逃落败与遗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中转向自然景观,“荞麦茫茫花似雪”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田园图景,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希望。最后,牧童吹笛的意象则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悠然的气氛,似乎在说明尽管历史英雄已逝,但自然依旧生生不息,生活仍在继续。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的辉煌与自然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往昔荣耀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雄转眼逐东流:英雄的成就和名声如同东流的河水,转瞬即逝,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百战工夫土一坏:即使经历了很多艰苦奋斗,最终也难以留下什么,表达了对事业无常的惋惜。
- 荞麦茫茫花似雪:描绘出一片美丽的田园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顽强。
- 牧童吹笛上高丘:营造出一种安静、悠然的氛围,暗示生活依然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荞麦花比作雪,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反映出历史与现实的交替。
- 拟人:赋予自然以生命,通过牧童的行为表现生活的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持续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雄:象征着伟大与奋斗。
- 东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荞麦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牧童:代表纯真与生活的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英雄”指的是谁?
- A. 历史人物
- B. 诗人自己
- C. 牧童
- D. 自然
-
“荞麦茫茫花似雪”中“似雪”主要是指什么?
- A. 荞麦花的颜色
- B. 荞麦花的数量
- C. 荞麦的香味
- D.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牧童”代表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C. 战争
- D. 历史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长沙王墓在阊门外》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前者更强调历史的流逝与怀念,后者则更专注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