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垂鞭 石门峡》

时间: 2025-01-26 03:14:25

大峡石为门。

攒峰竦。

天无缝。

涧水带沙浑。

鱼梁没旧痕。

计时才卓午。

经行处。

似黄昏。

岚气自氤氲。

冈峦互吐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垂鞭 石门峡
作者: 黄公渚 〔近代〕

大峡石为门。攒峰竦。天无缝。涧水带沙浑。鱼梁没旧痕。计时才卓午。经行处。似黄昏。岚气自氤氲。冈峦互吐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峡的壮丽景色:大峡谷像一扇巨大的石门,周围的山峰高耸入云,天空没有缝隙,涧水流动带着沙子,模糊了鱼梁的旧痕迹。时光才刚过正午,行走的地方像黄昏一样,雾气弥漫,山峦交替着吞吐。

注释:

  • 大峡:指的是大峡谷,形象地描述了雄伟的自然景观。
  • 攒峰竦:聚集的山峰高耸,形容山势的险峻。
  • 天无缝:形容天空无缝隙,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压迫感。
  • 涧水带沙浑:涧水流淌,带着沙子,水流混浊,描绘了自然的真实状态。
  • 鱼梁:指水中的鱼梁,可能是捕鱼的地方。
  • 计时才卓午:指时间刚过正午,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
  • 岚气自氤氲:形容雾气缭绕,增加了自然的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公渚(1873年-1934年),字子明,号公渚,晚号醉石,江苏人,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公渚游历石门峡时,背景可能与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关,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力量的景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醉垂鞭 石门峡》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门峡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神秘的自然之中。开头的“大峡石为门”便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仿佛一扇巨大的石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壮丽和雄伟。

接下来的“攒峰竦。天无缝。”,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区域的险峻,天空的空旷无垠令人在自然面前感到渺小,潜藏着对人类生存的反思。而“涧水带沙浑”更是将自然的细节融入其中,流动的涧水带着沙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计时才卓午。”一句则是时间的节点,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的“岚气自氤氲”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多变与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峡石为门:开篇以自然而生的比喻,形容峡谷的入口犹如一扇巨门,显得气势宏伟。
  • 攒峰竦:描绘了周围山峰的聚集与高耸,增强了空间的广阔感。
  • 天无缝:表现了天空的辽阔,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 涧水带沙浑:自然水流与沙石的结合,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的真实状态。
  • 鱼梁没旧痕: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的痕迹消失,暗含对时光的感慨。
  • 计时才卓午:时光的流逝,正午的时间象征着时间的转瞬即逝。
  • 经行处。似黄昏:行走在此,尽管是正午,却有黄昏的意境,象征着一种宁静与思考。
  • 岚气自氤氲:雾气弥漫,增添了神秘感,表现了自然的多变与吸引力。
  • 冈峦互吐吞:山峦相互交叠,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表现了自然的伟大与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为门”形象地表现了峡谷的壮观。
  • 对仗:如“攒峰竦”“天无缝”,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山峦“吐吞”,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谷:象征伟大与险峻,体现自然的力量。
  • 山峰:象征坚定与不屈,表现了自然的雄伟。
  • 涧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 岚气:象征神秘与变化,体现自然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大峡谷像什么? A. 一扇石门
    B. 一条河流
    C. 一座山
    D. 一片森林

  2. “涧水带沙浑”中“沙”是指什么? A. 沙滩
    B. 沙石
    C. 沙尘
    D. 沙漏

  3. 诗中提到的“岚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雾气
    B. 风声
    C. 雪花
    D. 阳光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在《早发白帝城》中,李白以清晨的明快和远行的豪情与黄公渚的石门峡对比,前者强调时间的飞逝与生动的景象,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沉思与哲理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