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云亭》

时间: 2025-01-11 14:55:38

亭下波光绿染苔,亭前山色翠成堆。

蜃凝楼阁空中见,鳌驾蓬壶海上来。

瑶草日随钟乳长,琪花秋傍石阑开。

道人铁笛吹杨柳,冉冉香风落酒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下波光绿染苔,
亭前山色翠成堆。
蜃凝楼阁空中见,
鳌驾蓬壶海上来。
瑶草日随钟乳长,
琪花秋傍石阑开。
道人铁笛吹杨柳,
冉冉香风落酒杯。

白话文翻译:

在亭子下面,波光粼粼,绿意染上了青苔;亭子前的山色如翠堆积。海市蜃楼中,楼阁若隐若现;巨龙驾驭着蓬壶,似乎从海上而来。瑶草在阳光下与钟乳石一同生长,琪花在秋天的陪伴下依偎在石栏旁。道士手持铁笛,吹奏着杨柳的旋律,清香的风缓缓飘落在酒杯上。

注释:

  • 波光:水面上的光影。
  • :传说中的一种海兽,能够把海面上物体的影像反射到空中,形成海市蜃楼。
  • :传说中的一种神龙,能够驾驭海水。
  • 瑶草:传说中珍贵的草,象征着美好。
  • 琪花:美丽的花朵,这里指的可能是特定的花卉。
  • 道人:指修道的人,通常是道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景先,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和谐。

创作背景:

《栖云亭》创作于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栖云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首联“亭下波光绿染苔,亭前山色翠成堆”以生动的描写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波光与青苔的交融,山色的层叠,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幽静与清新。接着,作者通过“蜃凝楼阁空中见,鳌驾蓬壶海上来”,引入了神秘的海市蜃楼与传说中的巨龙,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神话的交融。

中间两句“瑶草日随钟乳长,琪花秋傍石阑开”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瑶草与琪花不仅是在描写植物的生长,更是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最后两句“道人铁笛吹杨柳,冉冉香风落酒杯”将情境从大自然引入人文活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酒杯中的香风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悠闲与逍遥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流畅的节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下波光绿染苔:描绘亭子下水波的光影,映照出青苔的绿意。
  • 亭前山色翠成堆:描绘亭子前山的翠绿,显得层峦叠嶂。
  • 蜃凝楼阁空中见:海市蜃楼的景象在空中显现,增添神秘感。
  • 鳌驾蓬壶海上来:传说中的巨龙似乎从海上驾驭而来,表现出一种宏伟的意象。
  • 瑶草日随钟乳长:珍贵的瑶草在阳光下与钟乳石共同生长,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琪花秋傍石阑开:美丽的琪花在秋天的陪伴下,依偎在石栏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
  • 道人铁笛吹杨柳:道士吹奏的铁笛声在杨柳间回荡,增添了人文气息。
  • 冉冉香风落酒杯:香风轻轻飘落在酒杯上,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蜃凝楼阁”来形容海市蜃楼,增强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瑶草日随”和“琪花秋傍”,形成和谐的音律。
  • 拟人:香风落酒杯,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风光与人文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光: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代表自然的生机。
  • :寓意着神秘与奇幻,代表着人对自然界未知现象的敬畏。
  • 瑶草、琪花:象征着美好与珍贵,代表对自然美的追求。
  • 道人:象征着修行与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下波光绿染苔”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亭子前的山
    B. 水面上的光影
    C. 亭子的结构

  2. “瑶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生命的短暂
    C. 荒凉与孤独

  3. 诗中的“道人”指的是?
    A. 商人
    B. 修道的人
    C. 学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更侧重于孤独与逍遥的情感体验。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绪,与《栖云亭》中的恬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栖云亭》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