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进萝客舍》

时间: 2025-04-28 02:25:51

海外蛮邦,天涯孤客浑难渡。

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

烟水茫茫,不见来时路。

人非故,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进萝客舍
作者:溥儒 〔近代〕

海外蛮邦,天涯孤客浑难渡。
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
烟水茫茫,不见来时路。
人非故,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遥远的蛮荒国度里,身为孤独的客人,我几乎无法渡过这段旅程。
千里之外的云树,家国又在何方呢?
烟雾和水面交织,迷茫中我找不到来时的路。
人已不同于昔日,新的愁苦无数,谁能让这红颜依旧驻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蛮邦:指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千里云树:形容千里之外的景象,云和树木交错,表明远离故乡。
  • 烟水茫茫:形容水面和烟雾交错,视野模糊。
  • 朱颜驻:指美好的容颜是否能够常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朱颜”常用来形容年轻的美貌,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1963),字子华,号澄庵,晚号天宁,满族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家国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的时期,表现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点绛唇 进萝客舍》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对故乡思念的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远方家国的无尽惆怅和对生活境遇的思考。开篇的“海外蛮邦”,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接着“千里云树”,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云树之间仿佛连接着他的家国,却又显得遥不可及。

“烟水茫茫,不见来时路”,这句更是将迷茫和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无边的烟水中找不到归途,令人感受到深重的孤独与无奈。而最后两句“人非故,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明了人已不再是昔日的自己,新的愁苦如影随形,青春的容颜也难以长驻。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触动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外蛮邦:指身处遥远的异域,突出孤独感。
  • 天涯孤客浑难渡:表达在异乡的无助与孤寂,旅途艰难。
  • 千里云树:远方的景象,引出对家国的思念。
  • 家国知何处:感叹对故土的迷茫与无知。
  • 烟水茫茫:描绘眼前的景象,展现迷失的心情。
  • 不见来时路:无路可寻,暗示对过往的追忆。
  • 人非故:表明自身的变化,与往日的自己已然不同。
  • 新愁无数:新的烦恼层出不穷,令人焦虑。
  • 谁得朱颜驻:对青春的感慨,时间无情,容颜难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水茫茫”,暗喻迷茫的情感状态。
  • 对仗:如“千里云树,家国知何处”,形成对称美。
  • 排比:如“新愁无数,谁得朱颜驻”,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刻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易逝的哀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邦:象征遥远的异乡与陌生的环境。
  • 云树:代表自然与故乡的联系。
  • 烟水:暗示迷惘与生活的不确定性。
  • 朱颜:象征青春与美好,反映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蛮邦”指代什么? A. 家乡
    B. 遥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C. 一个美丽的地方
    答案:B

  2. “烟水茫茫”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兴奋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对青春的态度是? A. 珍惜
    B. 感叹流逝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溥儒的《点绛唇 进萝客舍》更加强调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新愁的表现,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月光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溥儒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这为理解和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