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

时间: 2025-01-26 07:27:40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

灯前自语。

世乱甘清苦。

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

归期阻。

荆榛满路。

投老知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
灯前自语。世乱甘清苦。
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
归期阻。荆榛满路。
投老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夜,窗外雨声绵绵,我思念故乡。
我坐在关上,听着黄昏的雨,鬓角已被秋风染白。
独自对着灯光低声自语。世道动乱,我甘愿忍受清苦。
蔓草丛生,烟雾弥漫,荒凉了东陵的园圃。
归期遥遥,满路荆棘与野草。
在这暮年之时,不知将何处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两鬓:两侧的鬓发。
  • 黄昏:日落之后的时分。
  • 灯前自语:在灯光下自言自语。
  • 世乱:世间动乱。
  • 清苦:生活清贫、艰苦。
  • 蔓草愁烟:长满蔓草的地方,愁苦的烟雾。
  • 东陵圃:东陵的园圃,指的是一片荒凉的园地。
  • 荆榛:荆棘和野草,象征艰难的归途。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东陵”,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征故乡的地方,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出生于浙江,因其作品多描写乡愁、人生感慨而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展现出对社会动乱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茫然。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篇“秋夜横泖旅窗听雨”,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而又充满思绪的秋夜场景,窗外的雨声更是加重了这种孤寂和惆怅。接着,诗人用“两鬓秋风”描写了自己因岁月流逝而染白的鬓发,这一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苦楚。

“灯前自语”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面对动乱的世道,他甘愿忍受生活的清苦,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坚韧。接下来的“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则描绘了他心中故乡的荒凉与凋零,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归期阻,荆榛满路”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对归乡的渴望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展现了深刻的孤独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映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成为了表达乡愁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鬓秋风:形象化地表现出诗人因秋风而白的鬓发,暗示岁月的流逝。
  2. 掩关坐听黄昏雨:在孤独的环境中,静静地听着外面的雨声,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
  3. 灯前自语:自言自语是孤独的表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4. 世乱甘清苦:对现实的无奈接受,展现出一种悲观但又清醒的态度。
  5. 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对故乡荒凉的描绘,加深了思乡之情。
  6. 归期阻。荆榛满路:归家的路途艰难,象征着对故乡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遗憾。
  7. 投老知何处: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艰难比作满路荆榛,形象生动。
  • 拟人:雨声如同在与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荆榛满路”与“归期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的孤独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2. 黄昏雨:代表孤独和思乡之情。
  3.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对比。
  4. 蔓草:象征着荒凉和无奈。
  5. 荆榛:象征着归途的艰难与挫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A. 秋风
    B. 雨声
    C. 黄昏

  2. “世乱甘清苦”中的“清苦”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艰难
    B. 生活的富裕
    C. 生活的快乐

  3.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感受?
    A. 希望
    B. 无奈
    C. 怨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对亲人的怀念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邵亨贞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情,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邵亨贞诗集》

这份内容对《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