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右省王谏议》
时间: 2025-01-27 03:2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右省王谏议
耳边要静不得静,
心里欲闲终未闲。
自是宿缘应有累,
可能时事更相关。
鱼惭张翰辞东府,
鹤怨周颙负北山。
看却金庭芝朮老,
又驱车入七人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恼与无奈。耳边想要静下来却无法做到,心中想要放松却又无法真正地放松。这是因为宿命的缘分必然会带来牵累,可能与时事的变迁也有关系。像鱼一样感到羞愧于张翰辞去东府之职,鹤也因此而怨恨周颙未能登上北山。看着金庭的芝术已经老去,却又不得不驱车前往七人班。
注释
- 耳边要静:希望周围环境安静。
- 心里欲闲:希望内心能得到放松。
- 宿缘:宿命的缘分。
- 鱼惭张翰:张翰辞去东府,鱼对此感到羞愧。
- 鹤怨周颙:周颙未能登高,鹤对此感到怨恨。
- 金庭:指金庭(即金华)的芝草。
- 七人班:指七位班子成员,可能指官员或同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908),字梦阮,号青莲,唐代诗人,生于陕西,后迁至江南。罗隐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涵盖了五言、七言诗和乐府等多种体裁。其诗歌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寄右省王谏议》是罗隐在政治生涯中写给朋友王谏议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与个人的无奈。诗中涉及到的典故和隐喻,反映了作者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的迷茫与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耳边与心里静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焦虑与困扰。诗的开头,以“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引入,给人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感,仿佛在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安静,内心的烦恼却难以消除。
随后,诗人通过“自是宿缘应有累,可能时事更相关”一联,将内心的烦恼与宿命的牵累、时事的变迁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接着以“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出对那些志向未能实现的人的惋惜与同情。张翰与周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辞官与失意,折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看却金庭芝朮老,又驱车入七人班”,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的再次强调。金庭的老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而“七人班”则暗示着诗人将要面对的官场竞争与人际关系的复杂,隐含着对官场的失望与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命运的叹息,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广泛的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耳边要静不得静:想要周围的环境安静,却无法实现。
- 心里欲闲终未闲:内心渴望放松,但总是心绪不宁。
- 自是宿缘应有累:这都是因为宿命的缘分带来的牵累。
- 可能时事更相关:或许与当下的时局也有关系。
- 鱼惭张翰辞东府:像鱼一样,因张翰的辞官而感到羞愧。
- 鹤怨周颙负北山:鹤因周颙未能登高而感到怨恨。
- 看却金庭芝朮老:看着金庭的芝草已是老去。
- 又驱车入七人班:然而仍然要驱车进入七人班,意指官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鱼和鹤,表达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形成了和谐美感。
- 典故:使用历史人物的辞官作为情感的寄托,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情感为主线,揭示了人在命运与时局面前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内心烦恼的刻画与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耳边:象征外部环境与心灵的隔阂。
- 心里:内心的渴望与烦恼。
- 宿缘:命运与缘分的牵绊。
- 鱼:象征无奈与羞愧。
- 鹤:象征理想与失落。
- 金庭:象征过往的辉煌与时间的流逝。
- 七人班:象征官场的纷繁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鱼惭张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羡慕
B. 羞愧
C. 怨恨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与无奈
C. 爱情
答案:B -
“耳边要静不得静”中的“静”指的是? A. 外部环境的安静
B. 内心的平静
C. 生活的安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 《登高》(杜甫):反映了政治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寄右省王谏议》对比:
- 都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多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思乡,而《寄右省王谏议》则着重于政治与命运的无奈。
- 风格上,《静夜思》清新明快,而《寄右省王谏议》则显得沉重与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