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时间: 2025-01-27 03:46:51

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

也知绛灌轻才子,

好谒尤常醉少年。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
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白话文翻译

长杨树虽不直,却仍然来到京口看黄莺迁徙。
我知道绛灌这个轻浮的才子,总是喜欢拜访年轻的酒徒。
遥远的故乡像云雾般缥缈,一春的生计让人泪如潮涌。
多情的柱史应该会问我,与他谈起归心似箭的志向是多么浩然。

注释

  • 长杨:长得不直的杨树,象征风雨中的不屈。
  • 京口:指江南的一个地方,古时京口是通往京城的水路。
  • 绛灌:轻浮的才子,可能指某位风流成性的文人。
  • 柱史:古代官署中的书吏,负责编写和记录。
  • 浩然:正大光明,形容气概昂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青山,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罗隐以其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著称,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诗人送朋友臧濆下第去谒见窦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生计困难和游子思乡的背景下,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真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友人下第去拜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首联“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以长杨树的形象象征诗人的人生经历,尽管不直,但仍然愿意追求美好的事物(如莺迁)。第二联“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则描绘了诗人对轻浮文人和醉酒少年的不满,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后两联则转向故乡的思念,“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生计的无奈,泪如潮涌,情感真挚而沉重。最后一联“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向往,尽管生活艰难,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赋得长杨不直钱:长杨树虽不挺拔,表明人生的艰难。
  2. 却来京口看莺迁:尽管生活困顿,仍然愿意追逐春天的美好。
  3. 也知绛灌轻才子:对轻浮文人的认识,暗含批评。
  4. 好谒尤常醉少年:对醉酒少年的警惕。
  5. 万里故乡云缥缈:思乡之情,故乡远在天边。
  6. 一春生计泪澜汍:春天的生计艰辛,泪水涌现。
  7. 多情柱史应相问:对话的期待与真情的流露。
  8. 与话归心正浩然:归心似箭,情感坚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长杨树与莺迁形成对比,展现人生的困境与希望。
  • 比喻:故乡的云缥缈比喻思念的遥远。
  • 排比:多次提到“好谒”、“问”等动词,增强情感的流动感。

意象分析

  • 长杨:象征不屈的精神。
  • 莺迁:代表希望与美好。
  • 云缥缈:隐喻思乡的情感。
  • 泪澜汍:象征生计的艰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思乡
    C. 生计
    D. 爱情

  2. “万里故乡云缥缈”中的“云”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景象
    B. 心中的思念
    C. 生活的艰难
    D. 风的吹拂

  3.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罗隐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乱中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逝去,表现了离别的伤感,风格上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