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47:20

深著炉香浅著杯,杯行尽缓莫教催。

可怜花树浑无赖,下却帘钩也入来。

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

明年寒食还家去,却忆荆溪花政开。

意思解释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深著炉香浅著杯,杯行尽缓莫教催。
可怜花树浑无赖,下却帘钩也入来。
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
明年寒食还家去,却忆荆溪花政开。


白话文翻译:

在炉子上香气浓郁,酒杯轻轻地放着,酒饮尽了也不要催促。
可怜那些花树毫无生气,轻轻地放下帘钩让它们进来。
雪白的藕刚刚削成片,冰水盛着,蔗糖霜只能点缀青梅。
明年寒食节还要回家,想起荆溪那边花正盛开。


注释:

  • 深著炉香:炉子里香气浓烈。
  • 杯行尽缓莫教催:酒杯已经喝完,慢慢来,不要催促。
  • 可怜花树浑无赖:可怜那些花树毫无生气。
  • 下却帘钩也入来:轻轻放下帘钩,让花树的景象进来。
  • 雪藕:指白色的藕。
  • 点青梅:用蔗糖霜点缀青梅。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的节日,通常在清明前后。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这个节日的习俗包括禁火、吃冷食,与诗中对花树、饮酒的描绘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怀念和对春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时节,诗人通过描写饮酒作乐、欣赏春花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往年的怀念,反映了宋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通过轻松闲适的饮酒场景,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炉香袅袅,酒杯轻放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可怜花树浑无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惋惜,花树的无奈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此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生活的趣味。冰水与青梅的搭配,更是鲜明的春季意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最后一句“明年寒食还家去,却忆荆溪花政开”则将思绪引向未来,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花开的期盼,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整首诗在清雅的意境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杨万里对生命、自然与时光的独特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深著炉香浅著杯:营造出一种温暖的环境,炉香浓郁,酒杯轻放,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境。
    • 杯行尽缓莫教催:表达出不急于饮酒的态度,享受当下的悠闲时光。
    • 可怜花树浑无赖:花树无精打采,反映出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下却帘钩也入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轻松的动作使得自然景致更为亲近。
    • 雪藕新将削冰水:通过细节描绘,突显了春天的生机。
    • 蔗霜只好点青梅:用蔗糖霜点缀青梅,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中小美好的追求。
    • 明年寒食还家去:将思绪带向未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却忆荆溪花政开:荆溪的花开是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藕”比喻清新,带有春天的象征。
    • 拟人:花树被描绘成“无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深著炉香”与“浅著杯”,展现了工整的音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饮酒、欣赏自然、缅怀往事,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炉香:象征着温暖、宁静的家庭环境。
  • :代表着闲适的生活状态。
  • 花树: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雪藕与青梅:代表春天的美好,清新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元宵节

  2. 诗中“雪藕”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荷花
    B. 白色的藕
    C. 白色的梅花
    D. 白色的菊花

  3. 诗人对花树的描绘带有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清明》 - 杜甫
  2. 《寒食曲》 - 杜甫

诗词对比

  • 《清明》:同样体现了对春天的描绘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风格上更为沉重。
  • 《寒食曲》: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缅怀和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似。

参考资料:

  1. 《杨万里集》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