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其二 五桂楼》

时间: 2025-01-26 05:03:39

娟娟华月雾峰头,泛泛风光五桂楼。

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娟娟华月雾峰头,泛泛风光五桂楼。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在雾峰之上显得格外美丽,五桂楼周围风光无限。告诉王孙应该好好居住在这里,海边的景色比中原地区更加迷人。

注释:

  • 娟娟:形容词,美好的样子。
  • 华月:明亮的月亮。
  • 雾峰:指雾气缭绕的山峰。
  • 泛泛:形容词,广泛、普遍的样子。
  • 五桂楼:诗中提到的具体地点,可能是一个建筑或景点。
  • 传语:传达话语。
  •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朋友或贵族。
  • 海隅:海边的地方。
  • 景物:景色和物品。
  • 胜:超过,优于。
  • 中州:中原地区,指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其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风格清新,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1911年(辛亥年)三月游历台湾时所作,当时他访问了雾峰的莱园,并应献堂三兄之请,题写了园中名胜的十二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五桂楼的美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台湾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亮的月光和雾峰为背景,描绘了五桂楼的美丽风光。诗中“娟娟华月雾峰头”一句,通过“娟娟”和“华月”的形容,赋予了月光以生命和美感,而“雾峰头”则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幽远的意境。“泛泛风光五桂楼”进一步以“泛泛”形容五桂楼周围的风光,展现了其广阔和丰富。后两句“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则是对友人的直接寄语,表达了对友人安居于此的祝愿,同时也赞美了台湾海边的景色胜过中原地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 首句“娟娟华月雾峰头”:通过“娟娟”形容月光的美丽,而“华月”则强调月光的明亮和光辉,“雾峰头”增添了山峰的朦胧美。
  • 次句“泛泛风光五桂楼”:用“泛泛”形容五桂楼周围的风光,意味着风光的广泛和普遍,展现了景色的丰富和多样。
  • 第三句“传语王孙应好住”:直接传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安居于此,享受这里的美好。
  • 末句“海隅景物胜中州”:通过对比“海隅”和“中州”,强调了台湾海边景色的优越性,表达了对台湾景色的高度评价。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娟娟”形容月光,赋予了月光以生命和美感。
  • 对仗:诗中“娟娟华月”与“泛泛风光”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对比:通过“海隅”与“中州”的对比,突出了台湾景色的优越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通过描绘五桂楼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同时也赞美了台湾的景色。

意象分析:

  • 娟娟华月:明亮的月光,象征着美丽和光明。
  • 雾峰头:雾气缭绕的山峰,增添了神秘和幽远的意境。
  • 泛泛风光:广泛、普遍的风光,展现了景色的丰富和多样。
  • 海隅景物:海边的地方,象征着宁静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娟娟华月”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月光 C. 风光 D. 建筑

  2. “五桂楼”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建筑 B. 一个景点 C. 一个地方 D. 一个物品

  3. 诗中“传语王孙应好住”表达的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批评 B. 对友人的祝愿 C. 对友人的命令 D. 对友人的询问

  4. 诗中“海隅景物胜中州”表达了什么? A. 对中原地区的赞美 B. 对台湾景色的赞美 C. 对海边景色的批评 D. 对山峰景色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梁启超的其他诗词作品,如《饮冰室诗话》中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词风格和主题。
  • 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梁启超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隐逸山林的宁静和超脱,而梁启超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台湾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启超全集》
  • 《饮冰室诗话》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