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时间: 2025-01-26 06:24:17

感物而动物靡遂。

大羹不和有遗味。

非极口腹而行气。

节之民心杀攸贵。

宁为礼本饔与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沈约 〔南北朝〕 感物而动物靡遂。大羹不和有遗味。非极口腹而行气。节之民心杀攸贵。宁为礼本饔与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感受到外物的影响,万物无法保持不变。即使是最简单的肉汤,不加调料也有其独特的味道。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通过调节气息来达到内心的平和。在民众心中,节制和克制是非常宝贵的。宁愿以礼仪为根本,重视饮食的准备和分配。

注释:

  • 感物而动物靡遂:感受到外物的影响,万物无法保持不变。
  • 大羹不和有遗味:大羹,指简单的肉汤;不和,指不加调料;遗味,指留下的原味。
  • 非极口腹而行气: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通过调节气息来达到内心的平和。
  • 节之民心杀攸贵:节,指节制;杀,指克制;攸贵,指非常宝贵。
  • 宁为礼本饔与饩:宁愿以礼仪为根本,重视饮食的准备和分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统、萧纲并称“梁代三才”。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风格典雅,内容丰富。这首诗是他在梁朝三朝雅乐歌中的一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节制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梁朝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对礼仪和节制非常重视,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和的向往,以及对礼仪和节制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简单肉汤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中“大羹不和有遗味”一句,既是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和的向往。诗人认为,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通过调节气息来达到内心的平和,这种节制和克制在民众心中是非常宝贵的。最后,诗人强调以礼仪为根本,重视饮食的准备和分配,体现了对礼仪和节制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和的向往,以及对礼仪和节制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感物而动物靡遂:感受到外物的影响,万物无法保持不变。
  2. 大羹不和有遗味:简单的肉汤,不加调料也有其独特的味道。
  3. 非极口腹而行气: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通过调节气息来达到内心的平和。
  4. 节之民心杀攸贵:节制和克制在民众心中是非常宝贵的。
  5. 宁为礼本饔与饩:宁愿以礼仪为根本,重视饮食的准备和分配。

修辞手法:

  • 比喻:“大羹不和有遗味”比喻简单生活的美好。
  • 对仗:“感物而动物靡遂”与“节之民心杀攸贵”形成对仗,强调节制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和的向往,以及对礼仪和节制的推崇。诗人通过对比简单肉汤和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节制和克制的重要性,并最终强调以礼仪为根本,重视饮食的准备和分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羹:简单的肉汤,象征简单生活。
  • 遗味:留下的原味,象征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大羹不和有遗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简单生活
  2. 诗中“非极口腹而行气”一句,强调了什么? A. 满足口腹之欲 B. 调节气息达到内心平和
  3. 诗中“节之民心杀攸贵”一句,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A. 礼仪 B. 节制和克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与《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沈约: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沈约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选》
  • 《南北朝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