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6:0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 沈约 〔南北朝〕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风漓化改。 礼亡衽席,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晦彼生知。
白话文翻译: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诲逐渐衰微。 政治上缺乏雅正,风俗也随之改变。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消失,音乐也沉寂无闻。 三雍(古代学校)不再兴建,四教(古代教育内容)无人问津。 仰望高峻的山峰,意义重大而美丽。 横幅书写着清新的道路,隐藏着那些天赋的知识。
注释:
- 陵季:指时代变迁。
- 训随世殆:教诲随着时代逐渐衰微。
- 政缺雅乖:政治上缺乏雅正。
- 风漓化改:风俗也随之改变。
- 礼亡衽席: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消失。
- 乐沉河海:音乐也沉寂无闻。
- 三雍靡构:三雍(古代学校)不再兴建。
- 四教谁采:四教(古代教育内容)无人问津。
- 瞻震并峻:仰望高峻的山峰。
- 义属重丽:意义重大而美丽。
- 横书清道:横幅书写着清新的道路。
- 晦彼生知:隐藏着那些天赋的知识。
诗词背景: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谢灵运并称“沈谢”。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善于运用典故,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是为南郡王侍奉皇太子进行释奠仪式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代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教诲和文化的衰落的忧虑。诗中“陵季相沿,训随世殆”一句,直接指出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诲逐渐衰微。而“政缺雅乖,风漓化改”则进一步说明了政治上的不正之风和风俗的改变。后文通过对礼仪和音乐的沉寂,以及学校和教育的无人问津的描写,更加深了这种忧虑。最后两句“横书清道,晦彼生知”则寄托了对清新道路和隐藏知识的向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时代变迁,传统教诲逐渐衰微。
- “政缺雅乖,风漓化改”:政治上缺乏雅正,风俗也随之改变。
- “礼亡衽席,乐沉河海”: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消失,音乐也沉寂无闻。
- “三雍靡构,四教谁采”:三雍(古代学校)不再兴建,四教(古代教育内容)无人问津。
- “瞻震并峻,义属重丽”:仰望高峻的山峰,意义重大而美丽。
- “横书清道,晦彼生知”:横幅书写着清新的道路,隐藏着那些天赋的知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礼亡衽席,乐沉河海”中的“礼亡”与“乐沉”,“衽席”与“河海”形成对仗。
- 比喻:如“乐沉河海”中的“沉”字,比喻音乐的沉寂无闻。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传统教诲和文化的衰落的忧虑,以及对清新道路和隐藏知识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陵季:时代变迁的意象。
- 训:传统教诲的意象。
- 政:政治的意象。
- 风:风俗的意象。
- 礼:礼仪的意象。
- 乐:音乐的意象。
- 三雍:古代学校的意象。
- 四教:古代教育内容的意象。
- 瞻震:高峻的山峰的意象。
- 横书:横幅书写的意象。
- 生知:天赋知识的意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礼亡衽席”指的是什么? A.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消失 B. 礼仪在政治中消失 C. 礼仪在教育中消失
- “乐沉河海”中的“沉”字比喻什么? A. 音乐的沉寂无闻 B. 音乐的沉没 C. 音乐的沉思
- 诗中“横书清道”指的是什么? A. 横幅书写着清新的道路 B. 横幅书写着清新的政治 C. 横幅书写着清新的教育
- 诗中“晦彼生知”中的“晦”字是什么意思? A. 隐藏 B. 晦暗 C. 晦涩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同样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忧虑。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清新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沈约的《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忧虑,但沈约的诗更加注重对政治和风俗的描写,而谢灵运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了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南北朝文学史》: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助于理解沈约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