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成甫见贻生日韵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4:0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外浮云捲帝青,
腰閒流水卧青萍。
发挥孔孟真三代,
补葺嬴刘破六经。
理义本心如皦日,
词章末伎谩流萤。
独嗟弱步跻长阪,
百岁期程过五亭。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浮云在天空中翻滚,
悠闲的水流在青色的浮萍上静卧。
发扬孔子和孟子的真理,
修补嬴政和刘邦所破坏的经典。
理智和道义的本心如同皎洁的明月,
而那些华丽的词句不过是流萤般的虚妄。
我独自叹息,步履蹒跚地攀登长坂,
百年的人生旅程已经经过了五亭。
注释: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变幻无常。
- 青萍:水面上的浮萍,象征闲适宁静的生活。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嬴刘:嬴政指秦始皇,刘指汉高祖刘邦,象征历史上的权力更替。
- 皦日:明亮的太阳,象征光明和理智。
- 流萤:夜晚闪烁的萤火虫,象征虚幻的事物。
- 长阪:长坂坡,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象征艰难的道路。
- 五亭:指某个具体的地点,象征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节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千里,号大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古诗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魏了翁的晚年,可能是借贺友人生日之机,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和蒋成甫见贻生日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闲适与静谧的生活态度。开篇的“窗外浮云捲帝青”描绘了天空的变幻,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腰閒流水卧青萍”则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似乎是在强调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孔孟和嬴刘,表达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反思。孔孟代表着理想的人生哲学,而嬴刘则是历史上的权力象征,二者的对比引发了关于道德与权力、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希望能通过发扬儒家思想来修复被历史破坏的文化遗产,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接下来的“理义本心如皦日”表明了诗人对理性的坚持,认为真正的道义与理智是内心的明亮之光。而“词章末伎谩流萤”则揭示了华丽词藻的虚幻,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最后,弱步跻长阪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艰难。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蕴含深邃的哲理,激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外浮云捲帝青:描绘了窗外的浮云,象征着变化和不定,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 腰閒流水卧青萍:水流悠闲,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
- 发挥孔孟真三代:提到孔孟,表达对儒家思想的推崇,表明希望延续传统文化。
- 补葺嬴刘破六经:对历史的反思,期望修复被权力破坏的文化遗产。
- 理义本心如皦日:强调内心的理智与道义应如明月般清晰。
- 词章末伎谩流萤:抨击空洞的词句,认为真正的思想才是有价值的。
- 独嗟弱步跻长阪:诗人感叹人生的艰难与无奈,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 百岁期程过五亭:抒发对人生旅程的感慨,强调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义比作“皦日”,生动形象。
- 对仗:如“浮云”“流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诗中反复提到历史人物,强调对传统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沉重,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智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着无常与变化,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青萍: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 皦日:象征理智与道义的光明。
- 流萤:象征虚幻的事物,警示人们追求真实的内涵。
- 长阪: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挑战,代表人生旅途的曲折。
- 五亭:象征人生旅程中的关键节点,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孔孟”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人物? A. 孔子和孟子
B. 刘邦和秦始皇
C. 司马迁和屈原
D. 李白和杜甫 -
“流萤”在诗中用来比喻什么? A. 空洞的词句
B. 真实的情感
C. 自然的景象
D. 传统文化 -
诗人对人生的看法是? A. 生命短暂而美好
B. 生命漫长而艰难
C. 生命充满快乐
D. 生命无聊乏味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强调时局的艰难,但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风格较为平易近人。
- 李白《将进酒》:以豪放的风格表达对人生的热情,强调及时行乐,与魏了翁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及魏了翁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