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猛见送》
时间: 2025-04-27 08:3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
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
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
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
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
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
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
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
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彼此心境的理解。开头几句提到种花和养鸟的不同,暗示世俗的标准和偏见。接着,诗人自述性格的孤傲与不合群,表明自己在众人中显得格格不入。虽然与人交往不多,但依然保持真诚和直率,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清醒。最后,诗人以移马过桥、云势江流等景象,展现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并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注释
- 妖:这里指异常、奇异的事物。
- 翮:鸟的翅膀,象征力量和地位。
- 狷然质:形容个性刚直,不屈不挠。
- 愚狂:愚笨而狂妄,形容诗人的性格。
- 十载山川遥:形容与友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骖鸾,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诗歌多写人生哲理、友情和爱情,风格清新,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稹与友人刘猛相送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种花养鸟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和对个体价值的坚持。
诗歌鉴赏
《酬刘猛见送》是一首深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深厚情谊。开头的“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一句,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作花的颜色,暗示了社会对于不同个体的偏见和排斥。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养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标准的态度,表现出一种独立和倔强的性格。
诗中涉及的“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意在说明外在的快速和表面的光鲜并不代表内在的价值,揭示出一种对人性独立思考的追求。最后,通过“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将分别的情景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牵绊和永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种花有不同的颜色,若颜色异常则被视为妖异。
- 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养鸟时对羽毛的要求,剪羽毛并不一定要高飞,强调对外表的偏见。
-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并不是没有受到伤害的,只是物的本性难以改变。
- 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即使百足虫行动迅速,商羊却依然骄傲。
-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我性格刚直,却误入了众多士人的聚会。
- 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纵然气性乖张,也只能与少数朋友相处。
-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愚笨的狂妄偶尔表现出直率,孤僻不敢自满。
- 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因一丝误解,十年的山川也变得遥远。
-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熔化铁不是依赖火,割伤肌肤也不是刀的所为。
- 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险恶的心思像山岳一样显露,流言如波涛般翻涌。
- 六尺安敢主,方寸由自调。:六尺之身谁敢主宰,心中之事自我调节。
- 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神剑不被泥土侵蚀,异样的布料不怕烈火。
-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虽然没有两样的姿态,但愿意效仿一丝。
- 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虽然未能深思熟虑,仍然感谢彼此的努力。
-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我急着走去,你却慢慢过桥。
- 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云层横跨深渊,江水刚刚满溢。
-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拿着这些话安慰远行的你,这就是我们之间的旧交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种花有颜色”来比喻人性差异。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云势”和“江流”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与距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个人的坚守与独立,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最终展现出一种对旧友的深情怀念和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颜色:象征个体的差异与独特性。
- 鸟:象征自由与追求理想的精神。
- 山岳:象征坚固与持久的情感。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种花有颜色”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颜色的美丽
B.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C. 花的种类 -
“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意在表达什么? A. 速度与骄傲无关
B. 动物的特征
C. 自然的奇妙 -
诗中提到的“六尺安敢主”,主要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A. 自信
B. 低调
C. 独立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by 杜甫
- 《夜泊牛津》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赠友人》
此诗同样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对友人的思念,风格更加直白,情感更为浓烈。
解读
元稹的《酬刘猛见送》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对更为细腻,通过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深层次的情感,而杜甫的作品则直接且感人,展现了对友情的直接表达。两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