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作监栽竹徐直翁清叟俾予书植贤亭三大字以
气端解使四时青,万物彫零独典刑。
严子高风扶汉鼎,包胥劲节撼秦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以及赋予竹子象征意义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竹子不仅在四季中常青,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精神。诗人以严子(严君平)和包胥(包青天)两位历史人物来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注释
字词注释
- 气端:气节、风范。
- 四时青:四季常青,形容竹子生命力旺盛。
- 彫零:万物衰败、凋零。
- 典刑:法度、典范。
- 严子:指严君平,历史上以高风亮节著称的人物。
- 高风:高尚的品德。
- 扶汉鼎:比喻支持汉朝的伟大人物。
- 包胥:包青天,象征正义。
- 劲节:刚毅的节操。
- 撼秦庭:震撼秦朝的王庭,象征正义的力量。
典故解析
- 严子:严君平,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物,以高洁的品德著称。
- 包胥:包青天,传说中以公正和正义闻名的人物,象征着坚毅和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华,号梦阮,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以其清新的诗风和高雅的书法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寄托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了翁担任监栽竹的职务时,目的是为表达他对竹子的喜爱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正直,魏了翁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情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崇尚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头“气端解使四时青”一句,既是对竹子四季常青的描绘,也是对其高洁气节的赞美。接下来的“万物彫零独典刑”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竹子在众多衰败的植物中独树一帜的特性,仿佛它是道德的典范。
诗中提到的“严子高风”与“包胥劲节”,两位历史人物的引入,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也将竹子的特质与理想人格相结合,展现出对理想品德的向往。“扶汉鼎”和“撼秦庭”则是进一步强调这种品德的力量,表现出理想的道德情操能够影响历史,推动社会的进步。
整首诗气韵生动,意象鲜明,展现了魏了翁对竹子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令人感受到竹子的坚韧与高洁,仿佛在呼唤人们追求正义与品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端解使四时青:竹子具有高尚的气节,使得它能在四季中常青。
- 万物彘零独典刑:尽管万物凋零,但竹子却是道德的典范,象征着坚韧不拔。
- 严子高风扶汉鼎:以严君平的高风亮节比喻竹子的风范,支持伟大的事业。
- 包胥劲节撼秦庭:指包胥的刚毅节操能够动摇强大的敌国,象征正义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历史人物相类比,增强了竹子的象征意义。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通过“撼秦庭”强调了理想人格的强大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竹子,表现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强调了坚韧与正直的价值,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理想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的品德。
- 严子:象征高尚品德的历史人物。
- 包胥:象征正义和刚毅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严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韩信
- B. 严君平
- C. 包胥
- D. 孟子
-
“气端解使四时青”中的“气端”指的是什么?
-
诗中提到的“包胥劲节”强调了什么?
答案
- B. 严君平
- 高尚的品德和气节
- 正义和刚毅的精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
- 《题竹石》(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竹石》与魏了翁的《将作监栽竹》均描绘竹子,前者更侧重竹子的坚韧与生长,后者则注重竹子的品德与象征意义。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主题上各有侧重,但共同展现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