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八景 其三 长桥月白》

时间: 2025-01-11 01:20:48

竹柏影参差,正市长桥下。

何处无月明,谁似予闲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柏影参差,正市长桥下。何处无月明,谁似予闲者。

白话文翻译: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错落不齐,正好映照在市场的长桥下。哪里没有明亮的月光?又有谁能像我这样闲适自得呢?

注释:

  • 竹柏:竹子和柏树,常见的植物,象征清高。
  • 影参差:影子错落不齐,形容光影的变化。
  • 正市长桥下:在市场的长桥下,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
  • 何处无月明:问句,意指月光普照,月亮无处不在。
  • 谁似予闲者:反问,表示诗人的闲适与自得。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月明”常常象征清明和宁静,而“闲者”则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永积,明代诗人,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明快,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永积晚年时,或许是在一次月夜游玩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洛社八景 其三 长桥月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竹子与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画面,而“正市长桥下”则带有市井的气息,形成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下来的“何处无月明”则引发了对普遍美好事物的思考,月光照耀下,万物皆美。最后一句“谁似予闲者”则是诗人的自我感叹,彰显出他对世俗喧嚣的超然与对闲适生活的珍视。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恬静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柏影参差”:描绘了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暗示自然的动静结合。
    • “正市长桥下”:地点的描述,将自然美与人文环境结合,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
    • “何处无月明”:提出疑问,强调月光的普遍性,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谁似予闲者”:表达出诗人的自得与悠然,突出其与世俗的疏离感。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如“竹柏影参差”与“正市长桥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本诗中心思想是追求闲适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超然物外的态度。

意象分析:

  • 竹柏:象征清高与生机,代表了诗人向往的高洁品格。
  • 月明: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长桥: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象征人与生活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桃树
    • B. 竹子和柏树
    • C. 柳树
    • D. 橙树
  2. 诗人感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A. 忙碌的人
    • B. 闲适的人
    • C. 忧愁的人
    • D. 忍耐的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二者同样描写月光的美景,但王永积更注重于闲适的生活态度,而李白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王的诗更显哲理,李的诗则更具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明清诗词鉴赏》
  • 《王永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