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白话文翻译:
那狡猾的小孩啊,不跟我说话。
都是因为你,让我不能吃饭。
那狡猾的小孩啊,不和我分享食物。
都是因为你,让我无法休息。
注释:
- 彼:那,指代远方的人或事物。
- 狡童:狡猾的小孩,指聪明却有些狡诈的孩子。
- 维子之故:因为你,"维"为“因”的意思,"子"指的是对方。
- 餐、食、息:分别指吃饭、吃食物和休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作者为佚名,年代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先秦诗词多为口耳相传,内容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古代,可能是对小孩狡猾行为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因果关系。
诗歌鉴赏:
《狡童》是一首表现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的诗。诗中通过“狡童”这一意象,反映了小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所展现出的狡猾与聪明。诗的开头便以“彼狡童”引入,既表现了对小孩行为的不满,也揭示了成年人在与孩子相处时的无奈与困惑。诗中反复提及“维子之故”,这表明诗人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情感依赖与期待。
诗中“使我不能餐”、“使我不能息”的表达,展现了因小孩的狡猾行为而导致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困扰。这种因果关系不仅显示了小孩的狡猾对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重复的句式增强了情感的力度,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诗人在简单的情境中,传递出对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值得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指小孩的狡猾让人无法与其交流。
-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因你(小孩)的缘故,使我无法进食,表现出对小孩的怨怼。
-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小孩不与我分享食物,反映出狡猾的本性。
-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因你而让我无法安息,进一步加深了对小孩行为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反复使用“彼狡童”和“维子之故”形成对比。
- 拟人:小孩的行为被人格化,赋予了情感和意图,使得表达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狡童”的描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表现了因小孩狡猾行为带来的困扰与无奈,反映了社会交往中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狡童:象征着聪明但狡猾的人,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情感纠葛。
- 餐、食、息:代表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诗中强调因他人行为而无法满足的无奈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狡童”指的是: A. 聪明的小孩
B. 懒惰的小孩
C. 努力的小孩
D. 乖巧的小孩 -
诗中反复提到的“维子之故”主要表达了: A. 对小孩的怜悯
B. 对小孩的抱怨
C. 对小孩的喜爱
D. 对小孩的赞美 -
本诗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 A. 愉悦
B. 忧伤
C. 无奈
D. 激昂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与《静夜思》相对,《狡童》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静夜思》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两首诗的情感基调不同,但都各自反映了古代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先秦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