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题四峰仙源归棹图》
时间: 2025-01-11 11:35: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题四峰仙源归棹图
作者: 程颂万 〔清代〕
九州鸦外尽,更何路,引人还。
指岫碧簪螺,溪红衬绮,柯烂前湾。
秦人傥相见也,笑今番能几汉衣冠。
双桨谁赓余曲,一篙拚走曹瞒。
偷闲。空际烟峦。
花煮粥,黍为餐。
但斜阳低处,小桃流水,不够河山。
渔郎莫兜棹转,阻溪重无计叩花关。
傥共瞿仙晚寤,半窗月白炉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地方,远离九州(指中国大地),再也没有什么路可以引导我们返回。眼前的山峦如碧色的簪子和螺旋形状的溪流,红色的花朵映衬着华丽的衣裳,树枝交错在前湾。若是秦人偶然相见,他们会笑着说今时的汉人能有多少穿着华丽的衣冠呢?船上的双桨,谁又能继续那余音绕梁的曲调呢?一根桨划下去,便能将曹操赶走。
偷得闲情,空中烟雾缭绕,山峦隐约。
花煮成粥,黍米当作餐。
但是斜阳西下,小桃花的流水,似乎无法填满这广阔的河山。
渔夫们不要再转动船桨,重重的溪水阻碍了他们叩击花关的机会。
或许可以与瞿仙(指神仙)夜间共醒,窗外半窗月光照耀着炉中的丹药。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辽阔的土地。
- 岫:山的意思,常用于指代山岳。
- 碧簪螺:形容山脉的颜色和形状,青翠的山像簪子,螺旋状的溪流。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这里用作对比。
- 曹瞒:指曹操,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某种意境。
典故解析:
-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诗中提到的“曹瞒”暗指他的强势和权力,表达了一种对权力的反思。
- “瞿仙”指的是道教的仙人,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次出游或游历名胜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题四峰仙源归棹图》是一首充满山水意趣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深思。开篇以“九州鸦外尽”引入,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环境,给人一种脱离世俗的清新感。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指岫碧簪螺,溪红衬绮”,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之中。
在诗中,诗人不仅仅是描绘自然的美丽,更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通过提及“秦人”和“曹瞒”,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后半部分诗人以“偷闲”表达了一种闲适和放松的心态,然而“小桃流水,不够河山”则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诗的最后一句“半窗月白炉丹”更是将此意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整首词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九州鸦外尽”引出远离尘嚣的境地,令人神往。
- 第二联描绘了美丽的山水,使用了丰富的视觉意象。
- 第三联提到历史人物,反映出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 第四联表达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然而又带有一丝无奈。
- 最后两句则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簪螺”,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花煮粥,黍为餐”,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深思与无奈,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历史人物: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下的感悟。
- 月与炉丹: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人”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人?
- A. 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 答案:A
-
“花煮粥,黍为餐”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 A. 仙花 B. 桃花 C. 野花
-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中“炉丹”象征什么?
-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友谊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程颂万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程颂万更倾向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