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27 04:0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清明节近毛毛雨,
山崦浮烟花著露。
傍檐怕见燕雏飞,
贴枕如闻雷母语。
城外春波山外路,
多少行人驮梦去。
算来和酒最宜诗,
写向碧天天睡去。
白话文翻译:
清明节将至,细雨绵绵,
山峦在烟雾中浮现,花上沾满露珠。
在屋檐下,怕见燕子的雏鸟飞翔,
躺在枕边仿佛听到母亲的呼唤。
城外春水流淌,山外小路延伸,
多少行人背负着梦远行。
想来,和酒最适合写诗,
就写在这碧蓝的天空下安然入睡。
注释:
-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祭扫先人的日子。
- 毛毛雨: 细小的雨,形容雨量不大。
- 山崦: 山的轮廓。
- 浮烟: 云雾缭绕的样子。
- 燕雏: 燕子的幼鸟。
- 雷母语: 指母亲的声音,这里用“雷”作比喻,形容声音的亲切和温暖。
- 春波: 春天的水波,象征生机与活力。
- 驮梦去: 背负梦想,象征远行与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非常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詹安泰,近代诗人,以其作品表现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受清明节的影响,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感悟。
诗歌鉴赏:
詹安泰的《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明节时期的自然景象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交织。开篇的“清明节近毛毛雨”,不仅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还暗示了这个节日的即将来临,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山峦浮烟,露花点滴,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接下来的“傍檐怕见燕雏飞”,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母爱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思念,燕子的雏鸟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却也让人感到生离死别的无奈。
“城外春波山外路”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春日出行的画面,多少行人背负着梦想,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追寻理想与目标。最后两句“算来和酒最宜诗,写向碧天天睡去”,则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诗与酒相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安然的心境。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亲情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明节近毛毛雨: 通过描绘细雨,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暗示节日的到来。
- 山崦浮烟花著露: 描写山间的美景,展现春天的生机。
- 傍檐怕见燕雏飞: 表达对母亲与家的思念之情。
- 贴枕如闻雷母语: 强调母亲的声音如雷,温暖而亲切。
- 城外春波山外路: 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与出行的意愿。
- 多少行人驮梦去: 反映人们追求梦想的坚持与努力。
- 算来和酒最宜诗: 表达了诗人对酒与诗的喜爱,体现悠闲的生活态度。
- 写向碧天天睡去: 诗人希望在美好的天空下安然入睡,表达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雷母语”将母亲的声音比喻为雷声,生动形象。
- 拟人: “春波”给自然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之间的音韵和节奏感,使得整体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哲思,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清明节: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对逝者的追思。
- 毛毛雨: 代表柔和的情感,渗透着细腻的思绪。
- 燕雏: 象征着温暖的家庭与母亲的关怀。
- 春波与山外路: 代表着希望与追梦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的特点是什么? A. 祭扫先人
B. 过年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
“傍檐怕见燕雏飞”中“燕雏”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燕子的幼鸟
C. 燕子的飞行
D. 燕子的巢 -
诗中提到的“和酒最宜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认为酒与诗是最好的搭配
C. 不喜欢诗歌
D. 认为酒是无用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清明》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詹安泰《木兰花》与杜甫《清明》: 两首诗都涉及清明节,但詹安泰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
- 《现代诗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