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同耕客散步池上、见桂花作》
时间: 2025-01-11 10:5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山亭 同耕客散步池上、见桂花作
——龚翔麟〔清代〕
又一番风,凉雨乱飘,褪尽红衣了。
半月不来,狼藉苔痕,鹤径都无人扫。
朱槿多情,还只恋寒枝斜照。
欹帽。记桐底敲茶,那回春杪。
随意散坐苍云,早听过秋声,冷香吹到。
金鹅蕊细,零缀花须,黄蝶作双飞绕。
压院繁阴,忆湖上辋川园小。
呼棹。载笭箵五亭去好。
白话文翻译
又是一阵风,凉雨飘洒,红色的衣裳已经褪去。
半个月没有来,这里满是杂乱的苔痕,鹤道上也无人打扫。
朱槿花多情,只恋那寒枝斜照的余晖。
我斜倚着帽子,想起在桐树下敲茶时的情景,那时正是春天的尾声。
随意坐在苍天之下,早就听到秋天的声音,冷香飘散飘到我这里。
金色鹅蕊细嫩,零星点缀着花须,黄蝴蝶成双飞舞。
压在院子里的繁阴,让我想起湖上的辋川园小。
呼唤小船,载着我到五亭去游玩。
注释
- 褪尽红衣:指花朵凋零,色彩褪去。
- 狼藉苔痕:指苔藓覆盖的地方杂乱无序。
- 朱槿: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多情。
- 欹帽:斜倚着帽子,表示一种悠闲的态度。
- 桐底敲茶:在桐树下喝茶,具有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 辋川园:指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代表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翔麟,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多以描写山水、花鸟为主,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们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秋冬交替时节的感悟,以及对往昔闲适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燕山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首联以“又一番风,凉雨乱飘”开篇,描绘出秋风和细雨交织的情景,带来凉意,暗示时光的流逝。紧接着,诗人回忆起半个月未至的孤寂,“狼藉苔痕,鹤径都无人扫”,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朱槿花的多情与寒枝的斜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冷漠。诗人斜倚着帽子,回忆起往日在桐树下品茶的温暖时光,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在的感慨。随意散坐于苍穹之下,诗人早已听见秋声,冷香的飘散更是点明了季节的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黄蝶双飞的生动景象,以及对辋川园的回忆,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呼棹,载笭箵五亭去好”,表达了诗人对游玩的渴望,展示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一番风,凉雨乱飘,褪尽红衣了”:感受秋风与细雨,暗示花朵凋零,强调季节变换。
- “半月不来,狼藉苔痕,鹤径都无人扫”:描绘荒凉景象,突出孤寂感。
- “朱槿多情,还只恋寒枝斜照”:朱槿花象征多情,但却在冷寂中挣扎,表现生命的脆弱。
- “欹帽。记桐底敲茶,那回春杪”:通过回忆表达对过往生活的眷恋。
- “随意散坐苍云,早听过秋声,冷香吹到”:表现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金鹅蕊细,零缀花须,黄蝶作双飞绕”:生动描绘花与蝶的美丽,增添了自然的活力。
- “压院繁阴,忆湖上辋川园小”:呼应前文,表达对优美环境的怀念。
- “呼棹。载笭箵五亭去好”:结束语中流露出诗人渴望游玩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朱槿多情”将花与人情感联系,表现自然的情感。
- 拟人:“冷香吹到”赋予香气以生命,增强感官体验。
- 对仗:如“金鹅蕊细,零缀花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以及对过去悠闲生活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芬芳与美好,常用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朱槿:多情的花,象征情感的丰富与脆弱。
- 黄蝶:象征自由与轻盈,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 辋川园:象征理想的归宿与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代表着一种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槿”象征什么?
- A. 坚强
- B. 多情
- C. 冷漠
-
“呼棹”一词在诗中意指什么?
- A. 唤醒
- B. 叫船
- C. 休息
-
本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燕山亭》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而龚翔麟则侧重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自然的享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翔麟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