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少府池上(一作顾少府池亭苇)》

时间: 2025-01-26 22:53:44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顾少府池上(一作顾少府池亭苇)
作者:曹松(唐代)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边的景致,池塘的水面上分行生长着芦苇,公庭中感觉到尘世的纷扰少了很多。芦苇的根部远离潮水的岸边,清新的韵味分明带着曹人(即曹松自己)的气息。正午时分,鱼影在水中游动;傍晚时分,白鹭安静下来休息。无论何时,我都在吟咏着,思念着遥远的沧岛。

注释:

  • 池上:指池塘的上方或池塘边。
  • 分行种:指芦苇分成行地生长。
  • 公庭:指公共的庭院。
  • 少尘:尘世的烦扰少了。
  • 根离潮水岸:芦苇的根部远离潮水的岸边。
  • 韵爽:清新的韵味。
  • :分明的意思。
  • 正午:中午。
  • 回鱼影:指鱼在水中游动的影子。
  • 方昏:傍晚时分。
  • 息鹭身:白鹭安静地休息。
  • 无时不动咏:无时无刻不在吟咏。
  • 沧岛:指遥远的地方,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所作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诗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常在大自然中游历,写下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思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顾少府池上》是一首清新自然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池塘边芦苇与水面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首句“池上分行种”即引入了诗歌的主景,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诗人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烦扰的淡泊与逃避,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一句,通过对芦苇生长环境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新与脱俗。正午与方昏的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静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与思念。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激发出读者的共鸣。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上分行种:池塘边分行种植着芦苇,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2. 公庭觉少尘:公共庭院中感觉到尘世的纷扰少了,展现出宁静的氛围。
  3. 根离潮水岸:芦苇的根部远离潮水,暗示诗人对清新、安静生活的向往。
  4. 韵爽判曹人:清新的韵味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气质。
  5. 正午回鱼影:中午时分鱼影在水中游动,展现了生活的生动瞬间。
  6. 方昏息鹭身:傍晚白鹭安静休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7. 无时不动咏:无论何时都在吟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8. 沧岛思方频:思念着遥远的沧岛,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苇的生长与内心的宁静相联系。
  • 拟人:鱼影、白鹭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充满生机。
  • 对仗:如“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自然。
  • 芦苇: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清新。
  • 鱼影:象征活力与动感。
  • 白鹭:象征高洁、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柳树
    • B) 芦苇
    • C) 菊花
    • D) 桃花
  2. “根离潮水岸”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亲近水边
    • B) 远离尘世
    • C) 渴望冒险
    • D) 喜欢热闹
  3. 诗人对哪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 A) 繁华热闹
    • B) 迷惘无助
    • C) 宁静安详
    • D) 努力奋斗

答案

  1. B) 芦苇
  2. B) 远离尘世
  3. C) 宁静安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曹松的《顾少府池上》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曹松更突出宁静与思念,而王维则注重于山水的和谐与人心的平静,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