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道中寄》

时间: 2025-01-27 03:09:46

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

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
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白话文翻译

忍受艰苦等待知音,无时无刻不在吟唱。
我本是分路的旅客,莫问我在拐角的心情。
高山绿林藏着幽静的瀑布,清晨的微风中鸟儿在枝头歌唱。
我怀念你,秋天快要结束了,马背上听着秣陵的锤声。

注释

  • 忍苦:耐心忍受艰苦。
  • 知音: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指可以理解自己的人。
  • 省废吟:省略吟唱,意为不断吟唱。
  • 分路客:分道而行的旅人。
  • 向隅心:拐角处的心情,意指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 峤翠:高山的青翠。
  • 幽瀑:静谧的瀑布。
  • 晓禽:清晨的鸟儿。
  • 秣陵砧:秣陵是地名,砧指磨刀石,这里象征着思念和等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作者在行旅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秋季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金陵道中寄》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诗的开头两句以“忍苦待知音”开篇,直接表明诗人心中的苦闷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期待。接下来的“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虽然身处旅途,却难以忘怀内心的情感。

后两句则转向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峤翠的幽静与晨鸟的欢快,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最后一句“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将思念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忍苦待知音:表达了诗人为了等待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而愿意忍受一切艰辛。
  2. 无时省废吟:无论何时都在吟唱,显示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3. 始为分路客:自述身为旅人,强调了自己的孤独与漂泊。
  4. 莫问向隅心:劝告他人不要打探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一种隐忍与孤傲。
  5. 峤翠藏幽瀑:描绘高山的青翠与幽静的瀑布,以此引入自然的美景。
  6. 枝风下晓禽:自然的景象中,晨风轻拂,鸟儿在枝头歌唱,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忆君秋欲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秋天的到来更加加深了这种情感。
  8. 马上秣陵砧:在马背上听到秣陵的砧声,象征着思念与对故乡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生动与情感的细腻。例如“枝风下晓禽”让鸟儿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知音的渴望与思念,以及在旅途中对自然美的感悟,反映了唐代文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忍苦:象征着对友情的坚持与追求。
  • 知音:象征着理想的友谊与深厚的情感。
  • 幽瀑:代表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晓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忍苦待知音”中的“忍苦”意指( )

    • A. 忍耐痛苦
    • B. 忍受快乐
    • C. 忍受悲伤
    • D. 忍耐无聊
  2. “始为分路客”中的“分路”指的是( )

    • A. 分开
    • B. 聚集
    • C. 旅行
    • D. 归家
  3. 诗中提到的“晓禽”是指( )

    • A. 清晨的鸟儿
    • B. 夕阳下的鸟儿
    • C. 夜晚的鸟儿
    • D. 冬季的鸟儿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展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对比曹松的《金陵道中寄》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曹松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历史的感慨。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及情感表达的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