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
时间: 2025-01-10 22:1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就有这种感叹,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感叹呢?
在国家有贤臣时,世间万事都充满了冤屈与悲哀。
所遗留的并不是希望,所遗留的又不是可以遗忘的。
所遗留的不是有用的,所遗留的只是留下的遗憾。
唉,远道而来的旅人,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心中并不是像油脂那样光滑,怎么可能不留下遗憾呢?
注释
- 遗叹:遗留下来的感叹。
- 贤臣:有才德的臣子。
- 冤悲:冤屈与悲伤。
- 膏濡类:比喻心情的柔软,形容心中情感丰富。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古昔”和“山海客”引申出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唐代诗人,以《古遗叹》闻名,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时期,诗人借古人之言,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古遗叹》通过古人的感叹引出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贤臣”使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治国平天下的明君贤臣,而“冤悲”则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控诉。诗的前半部分层层递进,揭示了所遗留的并不是希望,而是一种无奈和遗憾。
后半部分的“山海客”,不仅是一种对远方旅人的呼唤,更是对众多在历史长河中漂泊的人们的感慨。诗人在此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对“心非膏濡类”的描绘,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在历史洪流中容易产生的失落感与无奈,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又细腻,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揭示古人遗留下来的感叹,表明感叹的来源。
-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提到国家若有贤良之臣,世间万事自然会有冤屈与悲哀。
-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强调所留下来的不是希望,而是无法遗忘的痛苦。
-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所留下来的并非有用之物,而是遗留下来的遗憾。
-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对远道而来的旅人发出感慨,询问他们的心声。
-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不如油脂般顺滑,如何能够没有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非膏濡类”,用膏油比喻心情的柔软,富有象征意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出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叹:象征着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
- 贤臣:象征着理想中的政治人物。
- 冤悲:象征着人间的苦难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臣”指的是什么?
A. 有才德的官员
B. 普通百姓
C. 外国使者
D. 农民 -
诗中“心非膏濡类”的意思是?
A. 心情如油般顺滑
B. 心中有痛苦与遗憾
C. 内心充满希望
D. 感到快乐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描述自然风光
B. 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C. 赞美爱情
D. 叙述个人经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情感表达侧重于离别与思念。
这些诗作在题材上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时代、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 《唐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