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中吕宫)》

时间: 2025-02-04 15:27:33

闻人语著仙卿字。

瞋情恨意还须喜。

何况草长时。

酒前频共伊。

娇香堆宝帐。

月到梨花上。

心事两人知。

掩灯罗幕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中吕宫)
闻人语著仙卿字。
瞋情恨意还须喜。
何况草长时。
酒前频共伊。
娇香堆宝帐。
月到梨花上。
心事两人知。
掩灯罗幕垂。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仙卿的字写得很好。
我虽心中有恨,但还是要欢喜。
更何况现在正是草长的时候。
在酒前,我频频与你共饮。
娇美的香气堆满了帐篷。
月光洒在梨花的枝头。
我的心事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轻轻掩上灯,罗幕缓缓垂下。


注释:

字词注释:

  1. 闻人语:听到别人说的话。
  2. 仙卿:指文采出众的书法家或文人。
  3. 瞋情恨意:心中虽然有恨意和愤怒。
  4. 娇香堆宝帐:形容帐篷里香气浓郁而美好。
  5. 月到梨花上:月光照在梨花上,营造出美丽的景象。
  6. 心事两人知:心中的秘密只有两人了解。
  7. 掩灯罗幕垂:关上灯,拉下帐幕,营造私密的氛围。

典故解析: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在古诗词中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 酒前:古人饮酒时常用作增进情谊的场合,代表欢聚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词人,与李清照齐名。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尤其在描写爱情和自然方面有独特的造诣。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张先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及对生活的感悟。此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细腻体悟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闻人语著仙卿字”,可以看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瞋情恨意还须喜”则揭示了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尽管有恨意,但仍然选择欢喜,体现了人性的矛盾与深刻。

接下来的“何况草长时,酒前频共伊”,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饮酒共欢的温馨场景。草长时节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而酒前的欢聚则流露出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在这美好的时刻,“娇香堆宝帐”与“月到梨花上”又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最后,诗人提到“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暗示了恋人之间的默契与秘密。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私人空间和亲密关系的珍视,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结。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层次感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温暖而又复杂的爱情观,体现了张先作为词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人语著仙卿字:听说有人夸赞仙卿的字写得好,显示出对美的欣赏。
  2. 瞋情恨意还须喜:即使心中有怨恨,也要寻找欢乐,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3. 何况草长时: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生长,这一自然景象带来新的希望。
  4. 酒前频共伊:在饮酒时频繁与对方相聚,暗示了亲密的关系。
  5. 娇香堆宝帐:帐篷内香气扑鼻,暗示着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6. 月到梨花上:月光洒在梨花上,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7. 心事两人知:内心的秘密只有彼此了解,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8. 掩灯罗幕垂:将灯光掩盖,拉下帐幕,象征亲密的环境和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意象。
  • 对仗:如“娇香堆宝帐”,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月光似乎有情感,照耀在梨花上,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际间深刻的情感联系,展现了一种温暖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2. :象征欢聚与快乐,反映人际关系的亲密。
  3.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丽,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4. 灯与罗幕:象征私密空间,暗示亲密关系的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仙卿”是谁的字?

    • A. 李清照
    • B. 张先
    • C. 不明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月到__上”。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绝望(对/错)。

答案:

  1. C
  2. 梨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欧阳修《蝶恋花》

诗词对比:

对比张先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但李清照更多地渗透了对失去的哀愁,而张先则侧重于春日的欢愉与亲密的恋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选》
  2. 《古代诗词鉴赏》
  3. 《张先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菩萨蛮》的艺术魅力及其表现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