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作》
时间: 2025-01-25 23:1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州作
作者: 张说 〔唐代〕
夜梦云阙间,从容簪履列。
朝游洞庭上,缅望京华绝。
潦收江未清,火退山更热。
重欷视欲醉,懵满气如噎。
器留鱼鳖腥,衣点蚊虻血。
发白思益壮,心玄用弥拙。
冠剑日苔藓,琴书坐废撤。
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
白话文翻译:
夜晚梦见云端的宫阙,轻松地佩戴着帽子和鞋子。
早晨游览洞庭湖,遥望京城的景象已然绝迹。
雨水退去江水尚未清澈,火退后山上更显炎热。
反复叹息似乎要醉倒,满腔郁闷如同气堵。
器具上留下了鱼和鳖的腥味,衣服上沾满了蚊虫的血。
头发渐白却更显壮志,心中玄虚却用笨拙来弥补。
头戴的帽子和剑上全是苔藓,琴书都已闲置不再使用。
唯有那报恩的字句,刻在心中永不磨灭。
注释:
- 云阙:指空中的宫殿,象征高贵和理想的境界。
- 簪履:指佩戴的帽子和鞋子,象征身份和仪表。
- 缅望:深情地回望、追忆。
- 潦:指雨水,潦收即雨水退去。
- 火退:指山火熄灭,山上变得更加炎热。
- 器留鱼鳖腥:指用过的器具上留下了鱼鳖的腥味,暗喻生活的琐碎与不堪。
- 衣点蚊虻血:指衣服上沾有蚊虫的血,象征生活的艰辛。
- 发白思益壮:头发白了却更思壮志,表明年岁渐长而志向不减。
- 心玄用弥拙:心中困惑却用笨拙的方式来解决。
- 唯有报恩字:强调报恩之心永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字子房,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生活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典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岳州,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受与内心的复杂情绪,反映出对故国、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岳州作》是张说在岳州游览时所作的诗,诗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部分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接着,诗人游览洞庭湖,遗憾地望向已远去的京华,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诗中提及“潦收江未清,火退山更热”,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困惑。后段诗歌通过生活琐事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尤其是“器留鱼鳖腥,衣点蚊虻血”,将生活的艰辛与琐碎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以“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来总结,强调内心对恩情的铭记与感激,虽然岁月流逝,但对恩情的回报之心永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思维,抒发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梦云阙间:描绘梦中理想的宫殿。
- 从容簪履列:象征身份与从容的生活。
- 朝游洞庭上:诗人早晨游览洞庭湖,心情悠然。
- 缅望京华绝:对过去的京城深切思念。
- 潦收江未清:雨水退去,江水依然浑浊,暗示生活的困难。
- 火退山更热:山火熄灭后,炎热更甚,反映内心的烦躁。
- 重欷视欲醉:因思念与烦恼而感到沉重。
- 懵满气如噎:满腔郁闷,难以言表。
- 器留鱼鳖腥:生活琐碎与不堪的象征。
- 衣点蚊虻血:生活艰辛的直观表现。
- 发白思益壮:尽管年岁渐长,心中壮志依旧。
- 心玄用弥拙:面对困惑,用笨拙的方式应对。
- 冠剑日苔藓: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琴书坐废撤:文化与理想的荒废。
- 唯有报恩字:强调对恩情的铭记与感激。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加情感的深度。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复杂情感。
- 象征:器具、衣物等象征生活的琐碎与不易。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恩情的铭记。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琐事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阙:象征理想、梦境。
- 洞庭:自然美景,象征悠闲与怀旧。
- 江水: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鱼鳖腥:生活琐碎的象征。
- 报恩字:对恩情的铭记与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岳州作》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张说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山川
B. 江水与湖泊
C. 花草树木
D. 星辰月亮 -
诗中“唯有报恩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恩情的铭记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岳州作》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悟,但张说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生活琐事的反思,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