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般涉调)》
时间: 2025-04-28 16:1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
绮罗能借月中春,风露细天清似水。
重城闭月,青楼夸乐,人在银潢影里。
画屏期约近收灯,归步急双鸳欲起。
白话文翻译:
在星星闪烁的桥上,火树银花照亮了长安的一夜,红莲盛开如万朵花蕊。
华丽的绸缎可以借着月光在春夜中显得更加迷人,微风和露水使得天空清澈如水。
重重的城墙掩映着月光,青楼中歌舞升平,人在银色的光影中徘徊。
在画屏前约定好在灯光熄灭后再见,归家的步伐匆忙,双双的鸳鸯似乎要起飞。
注释:
- 星桥火树:形容夜晚的美景,星星如桥,火树映照。
- 长安:古都,繁华的象征。
- 红莲:象征美丽与繁荣。
- 绮罗:华美的丝绸。
- 银潢影:银色的光影,形容夜晚的美丽。
- 画屏:古代的屏风,常用来遮挡或装饰。
- 双鸳:比喻情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字宗之,号云溪,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多描写爱情与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繁华的长安,诗人借助夜晚的美景,表达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需求。
诗歌鉴赏:
《鹊桥仙》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夜景,展现了长安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的“星桥火树”便设定了一个浪漫的场景,星星和花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接下来提到的“红莲万蕊”不仅体现了长安的繁盛,也象征着爱情的绚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词中“绮罗能借月中春,风露细天清似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月光下的春天,风和露水将夜晚的清新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示了爱情的纯净与美好。后半部分“重城闭月,青楼夸乐”转向了人们的社交生活,描绘了夜晚青楼中的欢声笑语,表现出一种繁华与享乐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画屏期约近收灯,归步急双鸳欲起”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情侣之间的约定在夜晚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珍贵,归家的急切让人感受到爱情的迫切与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星桥火树”描绘夜空中的星星与灯光交相辉映的景象。
- “长安一夜”指长安的繁华,夜晚的景色如诗如画。
- “开遍红莲万蕊”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绮罗能借月中春”暗示爱情的美好,借助月光显得更加动人。
- “风露细天清似水”形容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重城闭月”描绘城墙下的静谧与封闭。
- “青楼夸乐”展示当时社交生活的欢愉。
- “人在银潢影里”表现人在夜色中的迷离状态。
- “画屏期约近收灯”暗示情侣的约定与期待。
- “归步急双鸳欲起”表现出急切回家的心情,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
修辞手法: 本词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星桥火树”便是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夜晚的美丽。同时,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间的美好,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生活。
意象分析:
- 星桥:象征夜空的浪漫与神秘。
- 火树:代表繁华与热闹,彰显人间的美好。
- 红莲:象征爱情的美丽与丰盛。
- 月光:象征清幽与浪漫,是爱情的见证。
- 青楼:代表社交与欢愉的场所,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 鸳鸯:象征情侣与爱情,寓意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鹊桥仙》的作者是哪位?
- A. 李白
- B. 张先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词中“星桥火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战争场面
- C. 社交生活
- D. 农田风光
-
诗中“重城闭月”可以理解为:
- A. 城市的繁华
- B. 夜晚的宁静
- C. 战争的惨烈
-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张先与李清照的词风格相似,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张先则更关注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两者在表达爱情的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