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罗隐的《言》
珪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言辞的思考。作者认为,虽然美玉和华贵的器物是可以磨光的,但口舌的争辩又能有什么好处呢?成名和成事都需要谨慎,然而一个国家和家庭的覆灭却往往是因为言语的放肆。我们要相信,祸害往往是从口中生出的,因此不应该随便在别人面前抒发自己的讥讽之意。猩猩和鹦鹉这些生物本无意于此,然而它们却常常被人类的网罗所困。
注释:
- 珪玷:古代佩饰,用来指代美玉和贵重的器物,暗指美好的事物。
- 似簧:指舌头,形容言辞如同簧片一样,轻易而多变。
- 成名成事:成就名声和事业,强调成功需要谨慎。
- 亡国亡家:国家和家庭的灭亡,强调言辞的危险性。
- 祸胎生利口:意指祸害往往源于口舌之争。
- 猩猩鹦鹉:指代愚蠢的动物,形容那些无意识却被人利用的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惆怅,唐代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诗词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疾苦。
创作背景:
《言》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通过对言辞的审视,警示人们在言语上要谨慎,尤其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言辞的力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言辞传达了深刻的道理,表现了罗隐对语言与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珪玷”和“似簧”,展示了外表美好的东西和轻浮的言辞之间的深层关系,指出在追求名利的路上,往往因为言辞的失控而导致家庭和国家的覆亡。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言辞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当今社会,言论自由与言辞的责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罗隐的诗提醒我们,言语虽轻,却能够影响人心和社会。因此,人在言语上应当谨慎,理智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随意发泄情绪。最后的两句通过猩猩和鹦鹉的比喻,强调了言辞的随意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使得整首诗富有警示性和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珪玷由来尚可磨:指美好的事物是可以改变的,但言辞却容易伤害。
- 似簧终日复如何:言辞轻浮,难以自控,难以挽回。
- 成名成事皆因慎:成就需要谨言慎行。
- 亡国亡家只为多:过多的言辞可能导致家庭和国家的毁灭。
- 须信祸胎生利口:言辞是祸害的根源,应当谨言。
- 莫将讥思逞悬河:不应随意调侃和讥讽他人。
- 猩猩鹦鹉无端解:无意义的评论使人受困。
- 长向人间被网罗:不自觉地被社会的言论所限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舌头比作簧,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体现了诗人的修辞能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强调了言辞的力量,提醒人们在社交中要保持谨慎,避免因言辞不当而导致的负面后果。
意象分析:
- 珪玷:象征着美好和珍贵的事物,暗含对外表的追求。
- 似簧:象征着言辞的轻浮与多变,警示人们要谨言慎行。
- 猩猩鹦鹉:无意识地被社会所控制,代表那些被舆论牵引的个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言》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言辞的谨慎
C. 爱国情怀
D. 自然之美 -
诗中提到的“猩猩鹦鹉”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无意识的评论
C. 人类智慧
D. 高尚情操 -
“祸胎生利口”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口才出众
B. 言辞能带来利益
C. 言辞能引发祸害
D. 口腔健康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关注社会与人生的主题。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罗隐的《言》和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言辞和行为的反思,但罗隐更侧重于警示,而李白则是强调豪情与畅快。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共同探讨了言辞对人生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