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三衢哭孙员外》

时间: 2025-01-22 22:04:52

烂柯山下忍重到,双桧楼前日欲残。

华屋未移春照灼,

故侯何在泪汍澜。

不唯济物工夫大,长忆容才尺度宽。

一恸旁人莫相笑,知音衰尽路行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烂柯山下忍重到,
双桧楼前日欲残。
华屋未移春照灼,
故侯何在泪汍澜。
不唯济物工夫大,
长忆容才尺度宽。
一恸旁人莫相笑,
知音衰尽路行难。

白话文翻译:

在烂柯山下,我忍不住再次来到这里,
在双桧楼前,太阳已经要落下了。
华丽的房屋仍然未曾搬离,春天的阳光照耀得十分灿烂,
而昔日的朋友如今又在哪里呢?不禁泪水涌出。
不仅是帮助他人之事需要极大的工夫,
我还常常怀念那位才华横溢的朋友。
我痛哭一场,但愿旁人不要嘲笑,
知音已去,生活道路愈加艰难。

注释:

  • 烂柯山:传说中有仙人下棋的地方,象征着隐逸和追求高远。
  • 双桧楼:楼前有两棵柏树,象征着长久和友谊。
  • 华屋:指华丽的房屋,象征着美好的过往。
  • 故侯:指故去的朋友或故人的地位。
  • 泪汍澜:泪水如同涌起的波浪,形容悲伤情绪。
  • 济物:帮助他人,做善事。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884年。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尤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并且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观察。

创作背景: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作于罗隐重访故地之时,表达了他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孙员外是罗隐的朋友,此诗是对其逝世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诗人置身于烂柯山下,面对夕阳,既有对大自然的感受,也隐含了对过往的回忆。双桧楼和华屋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转折处,诗人用“泪汍澜”抒发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眼泪仿佛与波澜相映成趣,情感愈加深重。

后半部分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他意识到,不仅帮助他人需要巨大努力,怀念曾经的友人同样需要深厚的情感支撑。最后一句“一恸旁人莫相笑”更是道出了独特的孤独感,强烈的情感让他不在乎旁人的目光,这种情绪的释放彰显了诗人的真挚与坚韧。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丰富,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罗隐特有的诗歌风格,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烂柯山下忍重到:再一次来到烂柯山,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执念。
  2. 双桧楼前日欲残: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3. 华屋未移春照灼:春天的阳光依旧明媚,暗示过往美好的回忆。
  4. 故侯何在泪汍澜:对已故朋友的追忆,情感如同波涛般涌动。
  5. 不唯济物工夫大:表达了帮助他人不仅需要努力。
  6. 长忆容才尺度宽:怀念朋友的才华与宽广胸怀。
  7. 一恸旁人莫相笑:痛哭不愿被旁人嘲笑,体现孤独与无助。
  8. 知音衰尽路行难:知音已去,生活的道路愈加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汍澜”比喻悲伤的情感。
  • 对仗:如“华屋未移春照灼”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赋予其情感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主题思想围绕着友情、时光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悲伤而又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烂柯山:象征着理想与隐逸。
  • 双桧楼:象征友谊的长久与不变。
  • 华屋:象征美好回忆的珍贵。
  • 泪汍澜:象征深切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烂柯山下忍重到”中的“重”字指的是什么? A. 再次
    B. 重要
    C. 重复

  2. 诗中提到的“故侯”指的是? A. 自己
    B. 已故的朋友
    C. 高官

  3. “一恸旁人莫相笑”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无所谓
    C. 孤独与不安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罗隐则专注于友谊。
  • 白居易《琵琶行》:两者都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绘来加强情感的表达,罗隐的诗更显得沉重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罗隐诗集》